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1852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浅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形成这些问题有其自然原因,但是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和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整治生态环境。一、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1)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2)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3)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

2、(4)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5)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2根据区域特点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

3、防治措施有: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等的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提出类似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

4、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消除贫困;早期预警;生物固沙、沙障固沙四、我国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例析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因素特点或影响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形地处过渡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植被破坏(水蚀、风蚀)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破坏林草植被开矿开挖露天煤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的物源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2)水土流失的危害:对黄土高原地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

6、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对黄河及下游地区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下表所示:措施适用地段功能工程措施固沟工程建淤地坝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修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护坡工程封坡育林育草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修筑水平梯田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沙土,提高

7、劳动生产率营造护林网(生物工程)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耕作区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发展生产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科学施肥等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不适宜耕种的地区恢复地表植被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的冲刷2湿地面积萎缩湿地面积萎缩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地壳运动人为原因:不合理围垦、过度开发生物资源、污染日益严重、采矿湿地面积萎缩的危害湿地面积萎缩会改变局地小气候,使降水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的治理措施加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8、;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恢复已破坏的湿地;鼓励保护性的开发,如生态旅游等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1.B2.D第1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

9、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第2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34题。3植物截留总量最大的条件是()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B植物稀,降雨量小,历时短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4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解析:3.C4.A第3题,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

10、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第4题,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不利于水土保持;冬季的天山山脉植被稀疏,降水少,水土保持效益较差。章末过关检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2题。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

11、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2下图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BC D解析:1.D2.A第1题,本题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第2题,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下图

12、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图,读图回答34题。3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 BC D4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 BC D解析:3.B4.C第3题,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第4题,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均实行退耕还林太绝对了;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

13、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加剧荒漠化。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56题。5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A BC D6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解析:5.B6.A第5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

14、度放牧。第6题,全球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7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A处森林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解析:选BA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目前b、c地区森林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乱砍滥伐 B兴修水利C建设宫殿和陵墓 D建设牧场9图中a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A植树造林 B建立保护区C退耕还湿 D禁止人类活动解析:8.A9.B第8题,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