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58719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浓硫酸的特性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浓硫酸的特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2)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填编号)。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3)装

2、置C中试管D内盛装的是品红溶液,当B中气体收集满后,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待反应结束后,向C中烧杯内加入沸水,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4)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_(实验用品自选)。【答案】(1)(2)Cu+2H2SO4(浓)CuSO4+2H2O+SO2随着反应进行,硫酸被消耗,产物有水生成,所以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停止AD(3)红色褪去 恢复红色(4)用浸有NaOH的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合理均可)【解析】(1)铜跟浓硫酸反应生成了SO2气体,SO2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所以装置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2)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时发生反应,反应的

3、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2H2O+SO2;6.4 g铜片的物质的量是0.1 mol,该铜和12 mL 18 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2H2O+SO2的定量关系可知,0.1 mol铜与含2.16 mol硫酸的浓硫酸反应,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说明一定剩余酸,这是因为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根据反应后必有硫酸铜产生,所以要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只有证明氢离子,A铁粉与氢离子反应产生气泡,正确;BBaCl2溶液只能与硫酸

4、根产生沉淀,无论硫酸是否过量,都会发生沉淀反应,因此不能证明硫酸是否过量,错误;C银粉不反应,无现象,不能证明硫酸是否过量,错误;DNa2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产生气泡,正确。(3)装置C中试管D内盛装的是品红溶液,当B中气体收集满后,SO2进入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待反应结束后,向C中烧杯内加入沸水,升高温度,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分解,SO2逸出,品红溶液又变为红色。(4)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由于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可以用浸有NaOH的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解题必备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5、,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二、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蒸气、混在固体中的湿存水、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2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生成水分子。3强氧化性(1)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的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为SO2。如与铜反应的实验如下表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试管中铜丝表面变黑,有气泡逸出;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将a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实验结论Cu和浓H2SO

6、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3)浓硫酸可将碳、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成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如:C+2H2SO4(浓) CO2+2SO2+2H2O。易混易错不是所有气体都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浓硫酸呈酸性,能与碱性气体如氨气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还原性气体如H2S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2S等还原性气体。实际使用中,浓硫酸常用来干燥CO、H2、O2、N2等中性气体及HCl、CO2、SO2等酸性气体。学霸推荐1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

7、水性的是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B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C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D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2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将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KNO3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3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C+2H2SO4(浓)CO2+2SO2+2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A B C D4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

8、2SO4氧化成CO2,选用如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_接_,_接_,_接_。(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_,丙中_。(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

9、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作用是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作用是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作用是_。(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D中:_。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D 【解析】A苹果块是有机物,含有碳、氢、氧等元素,也含有水分,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吸水性,能将苹果中的氢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并吸收苹果中的水分,故苹果块会干瘪,故A正确;B胆矾为蓝色晶

10、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将胆矾中的结晶水脱去,变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水,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故C正确;DpH试纸是有机物,含有碳、氢、氧等元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pH试纸中的氢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试纸变黑,故D错误;故选D。3【答案】B【解析】金属、金属氧化物(具有变价的金属元素处于低价态)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非金属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只表现强氧化性。4【答案】(1)A F E C D B(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品红溶液未褪色(3)吸收SO2(4)C+2H2SO4(浓)CO2+2

11、SO2+2H2O5【答案】(1)Zn+2H2SO4(浓)ZnSO4+SO2+2H2O(2)当Zn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变稀,Zn与稀H2SO4反应可产生H2(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品红溶液 检验SO2 浓H2SO4 吸收水蒸气 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D中(5)黑色(CuO)变成红色(Cu)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不能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H2O,会干扰H2的检验【解析】本题对Zn与浓H2SO4反应的产物进行两种推测,而后设计装置进行验证。设计时既要验证有无SO2生成,又要验证有无H2生成。验证SO2,可用品红溶液,验证H2可利用它的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让气体通过CuO,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同时必须注意验证H2时,应考虑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从洗气装置中带出的水蒸气对氢气检验的干扰。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