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952742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 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们注意啦,为大家的“2017司法考试卷一试题及解析一”,供大家参考,希望广大考生放松心态,从容应对,正常发挥。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的更新哦! 1.以下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含义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这里的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治理国家,确立一种以保障国家权力为核心的社会状态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政治性是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并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开放性是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D.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

2、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2.以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B.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中的法治思想 D.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3.以下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是? A.依法治国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4.在我国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需要坚持依法行政,其基本内容不包括? A.合法、合理 B.高效便民 C.权责要统一 D.自觉诚信守法 5.下列选项中关于实证主义法律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A.实证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应当是怎样的法” B.实证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律

3、和道德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实证主义法律理论大多会坚持认为“恶法亦法” D.奥斯丁、哈特、凯尔森等人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而阿列克西则持不同观点 6.甲、乙二人的共同危险行为给被害人丙带来50000元的经济损失。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以甲、乙二人经济状况存在巨大悬殊为由,判令富有的甲承担赔偿丙的损失的经济责任4/5,共计四万元。法官在此案中运用了? A.价值位阶原则 B.个案平衡原则 C.比例原则 D.保护个人利益原则 7.关于法律语言、法律解释、法律适用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 A.法律需要被解释,法律也必然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

4、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法律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法律规范具有语言的依赖性 D.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规范语句包括命令句和允许句 8.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中能成立的是? 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9.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形成法律关系? A.周某因参与网上世界杯赌球欠吴某1万元 B.朝阳区警方查处“世外桃源”歌厅有偿陪侍,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吴某因为深度整容在机场安检站不被放行登机,

6、吴某向机场上级管理机关提出申诉 D.郑某接受了其在美国的舅舅的遗赠100万美元 10.我国合同法中,在要约和承诺有关制度上大量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这一现象在法理学上最恰当的称呼为? A.法的继承 B.法的转型 C.法的移植 D.法的现代化11.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法的传统的是? A.在秩序的规范基础方面,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B.在规范的适用方面,恭行天理,执法原情 C.在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上,民刑不分,重刑轻民 D.在秩序的形成方式上,无讼是求 12.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中国古代的法

7、学家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西方的宗教对于其法治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契约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西周时期就有关于借贷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B.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不动产买卖称为“质”,动产买卖称为“剂” C.宋代买卖契约分为三种,绝卖、活卖和赊卖 D.宋代还出现了租赁契约,对房宅的租赁称为“租”、“贷”或“借”,对人畜车马的租赁称为庸、雇 14.凌迟刑最早规定在()中。 A.庆元条法事类 B.宋刑统 C.唐律疏议

8、 D.明大诰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和原则制定的刑法典是?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律例 C.暂行刑律 D.大清新刑律 16.大陆法系分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法系的基石,1896年德国民法典则构成德国法系的基石。关于这两部民法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国民法典强调个*利为主导思想,德国民法典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利益 B.法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在民事责任方面实行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并举 D.两部法典都保留了封建制度的若干残余 17.下列选项都是关于宪法特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法

9、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是权利法案 B.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产生的前提 C.宪法因为具有原则性、纲领性,所以不具有制裁性和可诉性 D.现代宪法的基本内容无非包括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些内容? A.将“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C.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在宪法序言中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1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

10、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 20.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的审批机构是哪一个? A.县级人民政府 B.地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大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根据该法第66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11、。根据该法第76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法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所以,对于缓刑犯,考验期满时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即没有执行有期徒刑,不符合累犯中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条件。所以,被判处缓刑的张某。缓刑期满之后犯盗窃罪的,不成立累犯,故A项当选。 李某前罪是*罪,并被判处了5年有期徒刑;后罪是妨害公务罪,系故意犯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中间只经过4年,符合刑法第65条的规定,可以成立累犯,故B项不当选。根据该法第85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刑法第86条)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

12、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因此,假释犯考验期满的,认为刑罚执行完毕,即执行了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符合累犯的前罪条件。王某在前罪抢夺罪的假释考验期满后,5年内又犯有期徒刑以上的故意犯罪的,符合刑法第65条的规定,成立累犯,故c项不当选。 田某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之后,又实施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符合刑法第66条的规定,成立(特殊)累犯,故D项不当选。 11.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法的传统的是? A.在秩序的规范基础方面,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B.在规范的适用方面,恭行天理,执法原情 C.在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上,民刑不分,重刑轻民 D.在秩序的形成

13、方式上,无讼是求 12.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中国古代的法学家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西方的宗教对于其法治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契约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西周时期就有关于借贷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B.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不动产买卖称为“质”,动产买卖称为“剂” C.宋代买卖契约分为三种,绝卖、活卖和赊卖 D.宋代还出现了租赁契约,对房宅的租赁称为“租”、“贷”或“借”,对人畜车马的租赁称为庸、雇 14.凌迟刑最早规定在()中。 A.庆元条法事类 B.宋刑统 C.唐律疏议 D.明大诰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和原则制定的刑法典是?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律例 C.暂行刑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