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52412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作者及工作单位刘梓芳顺德华侨中学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继前面三节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后,继续学习地球自身的特点,为后面章节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该节内容也是后面几章的一个引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组成元素、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和状态。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的组成和空间分布及相互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宇宙知

2、识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但高中学生对抽象教学兴趣不高,也较难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点。所以需要巧妙地运用现代媒体以及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地球圈层的兴趣,并带领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通过对预习案的批改发现,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主要内容,但对地震波的特点及应用仍然存在较大的学习障碍,本节课应在这方面内容上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共同探究的时间,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地震波应用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结构特征及划分依据;2、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难点: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播放电影地心游记剧照,简单介绍该电影内容热烈讨论该电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在导学案中圈划重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学习总括讲解整体介绍地球内外部圈层结构听讲并做笔记让学生对地球的内外部圈层结构有宏观了解预习反馈提问地球外部圈层相关知识小组抢答让学生自己讲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解以讲解与提问结合的方式,

4、介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地壳的特点,简要介绍地震波的分类、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两类地震波的共同点根据预习情况,主动回答教师提问,并完善导学案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认识,建构知识框架小组合作探究分配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引导遇到瓶颈的小组进行有效讨论分小组完成合作探究: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结合地震波的性质,思考两种波的判断依据及两种波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应用;2、地震时处于不同介质中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及地震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3、在图中画出出两个不连续面、地壳、地幔、地核、硅铝层、硅镁层、上地幔、下地慢、外核、内核、软流层、岩石圈培养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

5、生通过思考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督促展示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展示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将独立思考和小组探究的结果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学生点评聆听学生点评,注意点评不到位之处点评同学陈述小组观点,为展示组打分,非点评同学聆听并做笔记,学生质疑与解答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并通过质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散思维,学会主动思考,并使大部分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点评对学生点评不到位之处进行补充,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更深入理解地震波和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完善导学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脉络当堂检测播放并讲解5道本节

6、练习(选择题)思考并回答相关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学生总结聆听学生总结学科班长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和各组的课堂表现,反应本节课仍然存在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总结能力,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增加学生反应存在的学习问题的渠道板书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2水圈; 3生物圈二、地震波划 依分 据地震波特点: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1纵波(P波): 较快 固、液、气 横波(S波): 较慢 固 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下 地 幔外 核地壳地 幔地 核内 核上 地 幔岩石圈软流层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分项目评 分 细 则教师评价组长评价预习学生能够在课前认真阅读教

7、材内容,并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卡,且正确率较高.(3分)学生能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卡.(2分)学生能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完成部分预习卡.(1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气氛较为热烈,完成全部讨论任务.(3分)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有组员发表看法,其余成员做到认真倾听,基本完成讨论任务.(2分)小组讨论时,很少有人发表观点,各做各的,有的同学完成任务,有的没有,缺乏团结精神.(1分)展示展示时,声音洪亮,能清楚地表达本组的观点,并能正确地回答同学的提问.(3分)展示时,基本能表达清楚本组的观点,

8、对于同学的提问,不能完全回答.(2分)展示时,只能说出问题的答案,不会叙述理由.(1分)点评能正确给予评价,并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或提出更好的建议.(3分)能正确给予评价,能对部分存在问题进行修正.(2分)只能评价对或者错.(1分)质疑能够对其他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能给出完美的解答.(3分)能够对其他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能帮助解答,但不全面.(2分)能够对其他组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但不能解答.(1分)检测检测题全部完成,并全部都对.(3分)检测题全部完成,但只有部分正确.(2分)检测题只完成了部分,并且还有错.(1分)小 组 评 价 总 分评 价 内 容自 我 评

9、价 等 级优(5)良(4)中(3)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我能流利、有条理地回答问题我已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好习惯我能承前启后理解新的知识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自我评价最终得分教学反思1、备课时能将检查预习出现的情况具体化到探究问题中,课堂落实效果较好。2、布置探究任务时目的不够明确,导致部分组在探究讨论时出现偏差。这个问题在以后的备课中应多加注意,上课的任务性语言也应更具针对。3、课堂控制力较缺乏,尤其是在点评环节,学生纠结于某一问题,而我没有做出及时地正确引导,导致浪费过多时间,点评环节不够紧凑。这一问题与学生尚未完全适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关系,也与我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关。以后在这类课堂上,应更加当机立断,提高课堂效率。总的来说,这堂课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只是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太好,以后在备课时应多加注意,指导老师也提出上课时应更注重时间的分配和把握,这些都是我应该努力的方面,希望能有更大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