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0952403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典诵读年度方案20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经典诵读2017年度工作方案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为主题的“道德经典诵读”活动,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载体,创新推普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二、组织领导成立平安镇中心校道德经典诵读活动工作领导组:组 长:刘立华副组长:王建华 刘志军成 员:全

2、体教师 领导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牵头。三活动目的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道德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广大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活动办法 1.坚持“三贴近”原则。遵循学生身心特点的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精选内容、创新形式,增强诵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开展

3、诵读活动,使广大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诵读活动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诵读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开展亲子共读、全民共读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诵读网络。 4.坚持诵读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学科日常教学,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5.坚持知行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悟做人的

4、道理,把道德文章转化为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让学生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强化诵读活动效果。6成立道德经典诵读文化志愿者小组,对学生诵读活动进行具体指导。 五、诵读内容 中华民族的经典名著不胜枚举。要求各班精心组织安排,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生能熟练地背诵老子四书五经部分内容,积累1500个以上的成语,阅读百部课外读物,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并超过课标规定的要求。六、时间安排(1)每天语文课前安排5到10分钟进行诵读;(2)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早读开展诵读活动;(3)学校适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4)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根据“道德

5、经典诵读”百篇推荐篇目,各班自行安排假期经典诵读内容,并有一定的篇目要求。七、实施要求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共同商量,制定背诵和阅读计划。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要在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教务处、政教处要共同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为了能把“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实效,要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