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52081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 年秋黄陂区部分学校十月联考九年级年秋黄陂区部分学校十月联考九年级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 (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浮燥 ( zo ) 猝然(c) 臧否 ( zng ) 自艾自怜 ( y ) B. 水渍(z) 褶皱(zh) 守圉 ( y ) 汗流浃背(ji) C. 厄运 () 夙夜 ( s ) 窒息 (z) 恹恹一息(yn) D. 磕拌(bn) 崩殂 ( c ) 耷拉 ( d ) 吹毛求疵(c)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走进图书馆,那 的书籍就能带领你进入一座远离

2、世俗的智慧堡垒。千年的 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 舌战。书中的人物任你 ,书中的声音任你倾听,书中的思想任你 。 A.美不胜收 调遣 批判 B.美不胜收 派遣 评判 C.琳琅满目 调遣 评判 D.琳琅满目 派遣 批判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语文能力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B.武汉市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是与全体武汉市民的努力分不开的。 C.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具的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不可 忽视的一环。 D.教育的确是民生问题,但教改不应沦为一场随意的狂欢,否则浪费的将是

3、一代人的成长 和人生。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决这三个问号:因何而著名,因何而流传,因何而有用? B.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 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自古以来,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 和富裕阶层的宠儿。 D. 教育界不少热心人士发现,新桥幼儿园教会孩子十个小本领的教育计划,竟与弟子规 开篇说的“有余力,则学文”的思想不谋而合。 二、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 2 古代小孩如何上学读书 倪方六 中

4、国早在 4000 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孩子如何上学读书的呢? 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 8 岁至 15 岁之间。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 糊涂”的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 8 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 文学家苏东坡等。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 嘉靖太平县志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 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而唐代孩子的入学 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与现在差不多,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 便是“七岁就学”。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

5、 7 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 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 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甚至 20 岁读小学的都有。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 “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 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还有 30 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 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古代对学生的管理较严厉,大多家长也认同“不打不成器”。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 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家常便饭。王充论衡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 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可见,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

6、体罚在古代叫“挞罚”。到明代,挞罚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 罚。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 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当然,也有的老师很人性化,给“三好 生”开“免打条”。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 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明代良吏叶春及在惠安办学 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 以序出入。” 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 善簿”、“改过簿”、“记过

7、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 这种“功过簿”并非都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 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 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 3 古代小学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宋代国子监 小学“条制”要求:“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 ;“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 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俗话说“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古代还 真有。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

8、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 等。具体考试时间,各朝代、各学校都不同。 元代的上元县(今南京市内),便对小学考试时间作出具体规定。据庙学典 礼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上元小学的考试,固定在每月的初三、十六两天。 而且,出题和监考要分两班人。 明代又有不同,明代理学家沈鲤称:“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但不同的 老师,对考试的要求并不相同。儒学家刘宗周便主张“三六九会课,以二题为率”。 到清代,小学考试形成了制度,根据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公 课、月课一月一考,朔望课半月一考,季课一年四考。另有会课的多次考,义学的抽考等 等。若重要考试考砸了,还允许“补试”。 古

9、代考试评分方式较丰富,有“十分制”、“打钩制”、“评语制”等,但无“百 分制”。以“打钩制”来说,优秀的打,一般的打,差的打。 现代的“快慢班”,古代也有。如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 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 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 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更有“留级”和“升级”的味道。“三舍法”一度成为当时 全国小学的模式。这种对小学生进行分等的做法,很不合理,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古代没有中学,小学一般是“七年制”、“八年制”或“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 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

10、是“小升大”,小学读完直接升入太学、国子监一类 的高等学府。因此,13 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小升大”的,乡村小学生就不可能。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 的“官二代”,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将大学的升学率控制在 50%。宋史选举志三 载,熙宁十年(1077 年)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 古代教育不公现象也很严重,宋代以后,教育不公问题受到重视。元明清三代,小 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 “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大增。 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

11、义学是 免费的,解决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 4 5、关于“古代学生入学年龄”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秦时,学生入学年龄没有统一的限定。 B.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 两岁。 C.明清时期,学生入学年龄与现在差不多。 D.在古代,学生入学年龄甚至可以是二、 三十岁。 6、关于古代学校的管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校会对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的学生进行体罚。 B.古代学校不仅对学生进行挞罚,甚至连学生家人有时也会被罚。 C.古人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 D.古代学校只依靠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非常严格的稽考,以约束学生

12、行为。 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评改试卷和现代一样,都是打分数。 B.古代就分快慢班,这种将学生分等的做法很合理,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 C.因为入学晚,所以古代没有少年大学生。 D.古代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可以看作是古代的“希望小学” 。 三、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壮 士 缚 虎 (清)沈起凤谐铎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 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知沂岭 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 一日入

13、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昔缚虎状,听 者俱色变。而焦益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 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 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 猫一跃登屋角,目耽耽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 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

14、以烹 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注释:邑宰:某一邑的长官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5 A.日徒步入山 日:每天 B.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反:“反”通 “返” ,返回 C.众皆辟易 辟:开辟 D.用材者益宜知矣 益:更加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B.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C.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D.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10、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异常勇猛,曾经举起一座石鼎,飞跃到大雄宝殿的左边的屋脊上。 B.焦奇为人低调

15、,当富人宴请他时,他格外谦虚。 C.焦奇无法捉到猫是因为他太小瞧猫,捕捉时很急躁。 D.焦奇的故事对怀有绝技的人和任用人材的人都有启迪。 第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 (共 14 分) 1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 12、填空(10 分,每空 2 分)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 生于忧患, 。 (两章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 苏轼浣溪沙一词中,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 “尚能西”的意思 是 ,这句表达了词人 的人生态度。 五、 (共 18 分)阅读读下面文章,完成 l3-16 题。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杨绛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 来了。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 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 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 “我和爸爸最哥们 ,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 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 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