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9318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1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2(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 支气管病变+肺炎+胸膜病变,南华临床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文 建 荣 Tel:18973458258/8358103 Email:wen_jian_rong,学习要点,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支气管扩张症(1) (bronchiectasis),指支气管内径的异常增宽,为空腔性病变;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先天性包括Katagener综合征(右位心-支气管扩张-鼻窦异常综合征,是纤毛无活动性综合征的一种,非常少见 )、免疫球旦白缺乏、肺囊性纤维化先天性异常因素。后天性继发于肺结核、慢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胸膜增厚等。好发于两肺下叶、

2、左舌叶和右中叶。,病理 先天性的有管壁平滑肌、腺体和软骨减少或缺如。继发性的有感染 + 支气管阻塞 + 牵引 “支扩”发病机制: 先天性:管壁弹性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不全 后天性:感染 + 支气管阻塞 + 牵引 慢性感染 支气管壁破坏;上皮脱落 、管壁炎性细胞浸润、肿胀,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 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长期咳嗽,支气管内压增高; 肺不张及肺纤维化 外在性牵引。,支气管扩张症(2),【临床与病理】 咳嗽、脓痰、咯血,伴感染时可发热。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三、支气管扩张症(3),(一)平片: 1.约10%病人胸部平片无明显异常改变。 2.肺纹理增粗、模糊,集拢和排列紊乱,

3、可见双轨征或蜂窝状阴影。类圆形透光区,0.53cm大小,内可有小液平。 3.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同时存在,多见于中叶,呈狭长三角形阴影,尖端连在肺门。 4.继发感染时可有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阴影,边缘模糊。,(二)体层摄影 用于检查有可疑支气管扩张病人,往往发现扩张的存在。管腔粗细不均,柱状和集拢。,支气管扩张症(4),(三)支气管造影 是确诊支气管扩张的存在,并显示其大体病理、病变类型和分布范围。 1.柱状:扩张的支气管近端与远端宽度相似,呈柱状、印戒征、指状征,或远端稍大,末端截断呈杵状改变,远端分支不易充盈造影剂。 2.囊状:病变支气管扩张呈囊状,严重者可呈葡萄串状,直径12cm,合并感染时

4、壁增厚、气液平。,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扩张症(6),【影像学表现】 曲张型 管腔扩张,粗细不一,壁增厚,呈波浪状、念珠状。 混合型 两型以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平片、MRI诊断价值有限,诊断主要依靠HRCT,支气管扩张(示意图),一、支气管扩张 Bronchiectasis,影像学表现,胸部平片检查作为初选,主要依靠CT确定本病的存在、类型和范围,尤其HRCT。,一、支气管扩张 *X线表现,(1)肺纹理改变:增多紊乱(2)支气管扩张: 囊状扩张 薄壁空腔呈蜂窝状、可有液平; 扩张而含气支气管 管状透亮影 (3)肺内炎症:纹理间伴有小斑片状模糊影,双肺支气管 囊柱状扩张,支气管扩张囊

5、、柱混合型(图),支气管扩张 CT表现,正常时,支气管直径稍小于伴行同级肺动脉直径,支气管,肺动脉,支气管扩张 CT表现, 柱状型:扩张的支气管远端与近端宽度相近。,正常,印戒征,扩张的支气管环形管壁增厚,与相邻血管构成“印戒征”,支气管扩张 CT表现, 囊状型:扩张支气管远端的宽度大于近端,远端呈囊状膨大。,支气管扩张 CT表现, 静脉曲张型:扩张程度稍大于柱状,管壁有局限性收缩致支气管形态不规则,形似静脉曲张。,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串珠样改变,支气管扩张囊、柱混合型,(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症结合临床有长期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咳血的病史及X线、CT检查所见不难做出诊断。但需与特发

6、性肺纤维化后期的蜂窝肺相鉴别,蜂窝肺囊壁较厚、无液气平,且与支气管走行无关。蜂窝肺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呼吸系统X线诊断学 肺炎,南华临床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文 建 荣 Tel:18973458258/8358103 Email:wen_jian_rong,学习要点,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掌握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学习难点,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肺炎的分类,引起肺部急性炎症的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寄生虫,其它原因有过敏、理化因素及放射线等。

7、根据X线以及病理大体形态,肺炎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由于各种肺炎有时有其特征性表现,因此需要了解不同原因肺炎的影像表现。,影像学检查在肺炎诊疗中的作用价值,X线平片是诊断肺炎的主要方法,其价值为: 可确定肺部有无病变 可确定病变部位 可了解病变的动态变化 了解有无合并症 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影像学检查在肺炎诊疗中的作用价值,肺炎主要采用X线平片检查。 CT检查主要用于肺炎合并症的诊断以及X线诊断困难的病例。 肺炎的病原诊断需根据临床以及病原学检查。 影像检查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可能范围。 数字化的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R、DR),可提高图像的质量、可

8、防止交叉感染。,一、大叶性肺炎(1) lobar pneumonia,是细菌性急性肺部炎症,致病菌多为肺炎双球菌,冬春季发病较多,多见于青壮年。,一、大叶性肺炎(2) lobar pneumonia,病理为不同形态及范围的渗出与实变 分为四期: 一、充血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浆液性渗出。 二、红色肝变期:肺泡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及红细胞等物渗出,肺组织实变,切面呈红色肝样。 三、灰色肝变期:肺泡渗出物中红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代之,切面呈灰色。 四、消散期:肺泡内渗出物逐渐吸收,肺泡重新充气,病灶多在2周内吸收,少数可延迟到12月,偶尔可机化,由于抗菌素广泛应用,这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不

9、多见,以轻症或或不典型病例多见。,大叶性肺炎大体标本,一、大叶性肺炎(3) lobar pneumonia,【临床表现】 急、高热寒战、胸痛、铁锈色痰、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影像表现晚于临床症状,一、大叶性肺炎(4),【X线表现】 X线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晚312小时 充血期 纹理增多、透过度略低 实变期 1.呈肺叶或肺段性实变阴影,累及不同肺叶或肺段其形态各不相同。 2.密度均匀,肺纹不能显示,内可见支气管气象 3.靠叶间胸膜面边缘清晰,其余边缘模糊。 4.实变部位肺体积略大或正常,无明显缩小。 5.下肺病变可有膈肌动度减弱或轻微升高。 消散期 密度逐渐减低,不均匀、 斑片状、索条

10、影, 吸收不全者可残留纤维索条瘢痕状偶演变为机化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线图,右中上肺野范围致密影,密度不均 下缘清楚、锐利 横裂、气管无移位 可见支气管气象,右上叶大叶性肺炎 实变期,右中叶大叶性 肺炎(实变期),右中叶范围 三角形密影 尖端指向外上 上缘清晰、锐利,外下缘不清 右下心缘不清 支气管气象,左上肺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右下叶大叶性 肺炎(实变期),右侧中下肺野可见大片致密影 中外带部分密度较高 上缘不清 右下心缘清晰 外1/2右膈面不清,左下叶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右上肺大叶性 肺炎(消散期),右上肺病变消散不均,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右上肺大叶性肺炎(消散期),诊

11、断与鉴别诊断 实变期和消散期病变应与肿瘤的阻塞性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鉴别。,M 73Y 阻塞性肺炎,二、支气管肺炎(1) ( 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多见于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长期卧床者,二、支气管肺炎(2) ( bronchopneumonia),【临床与病理】 急、高热寒战、咳嗽、泡沫粘液脓性痰、胸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紫绀 病理: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肺间质内炎性浸润、肺小叶渗出和实变的混杂病变 ,两肺散在分布,可融合成大片、可有细支气管阻塞性气肿

12、或肺不张(小叶性肺气肿或不张)。,小叶性肺炎大体标本,二、支气管肺炎(3) ( bronchopneumonia),X线表现 一、两肺纹理增粗、模糊。 二、两下肺内、中带见沿着肺纹理分布的颗粒状、小斑片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整个病变密度不甚均匀,边缘模糊不清,单个病灶中央部密度较高,可有小空洞,但较少见。 三、可有小叶性肺不张,但影像上与小叶性炎变难以区别。亦可有小叶性肺气肿。 四、部分病例可有肺门模糊、淋巴结肿大或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肺炎,两下肺内、中带见沿着肺纹理分布的颗粒状、小斑片或斑点状阴影,整个病变密度不甚均匀,边缘模糊不清。,支气管肺炎表现-常见,双肺中下野内中带 肺纹理

13、增强模糊 沿肺纹理分布小片状模糊影,支气管肺炎表现-特殊,小儿肺门影增大模糊 局限性肺气肿(症状重而肺部体征较轻),支气管肺炎,双侧中下肺野弥漫斑片状模糊阴影,部分融合成大片状,两下肺野弥漫斑片状模糊阴影,支气管肺炎,双肺纹理弥漫性增粗,可见多发大小均匀的小斑片影,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可见含气液平空洞,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支气管肺炎。CT肺窗像(A)见双下肺沿支气管走行片状密度增高影,纵隔窗像(B)见气道通畅,不同层面CT肺窗像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三、间质性肺炎(1) (interstitial pneumonia),是肺间质性炎症,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小儿较成

14、人多见,往往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成人多为肺间质纤维化。 炎症主要累及细小支气管壁、周围组织及肺泡壁。为浆液性渗出及炎细胞浸润,引起细小支气管的不同程度狭窄或梗阻,出现肺不张或肺气肿。 婴幼儿间质组织发育良好,肺泡弹力组织不发达 临床症状比较轻,主要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翼煽动等,但呼吸系统体征较少。,三、间质性肺炎(2) (interstitial pneumonia),病理: 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淋巴管、淋巴结炎症 肺泡也可轻度炎性浸润,小支气管部分 或完全阻塞,肺气肿 肺不张,急性间质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三、间质性肺炎(3) (interstitial

15、pneumonia),【X线表现】 一、病变较广泛,常累及两肺门区及中下肺野,肺尖及外周肺野常不受累。 二、肺纹理增粗,清晰或模糊,走行僵直,并交织呈网状,可伴有小点状阴影(间质增厚) 。 三、肺门结构模糊,密度增高,轻度增大。 四、细小支气管梗阻引起弥漫性肺气肿或肺不张表现。 五、消散较实变性炎症慢(先粟粒结节,后紊乱纹理),慢性病例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肺纹理增粗模糊 肺纹理交织成网 肺纹理间小点状影 肺门增大模糊 弥漫性肺气肿,小儿间质性肺炎 肺气肿,正常参照,间质性肺炎-CT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 磨玻璃样阴影 小片状模糊炎症 肺门淋巴结增大,两肺广泛间质性肺炎

16、CT(肺间质纤维化并肺气肿),间质性肺炎CT,两肺纹理多乱,并间有小点状或毛玻璃状病灶,四、过敏性肺炎(1) (allergic pneumonia),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又称吕弗留综合征(Loffler Syndrome)。过敏源可为花粉、寄生虫毒素、霉菌孢子、鸽子粪及某些药物。 基本病理改变为渗出性肺泡炎和间质性肺炎,嗜酸细胞浸润及神经血管性水肿。 症状多数较轻微,可有轻咳、低热、全身不适。不经治疗可自行消退。以肺游走性阴影及外周血内嗜酸细胞增高为其特征。,X 线 表 现 一、肺纹理增粗、模糊,伴有线状、网状阴影及颗 粒状病灶。位于两下肺野或者中下肺野。 二、两肺广泛性粟粒状阴影,边缘不清楚,以两种 中下肺野较密集,肺尖区可无病灶。 三、云雾状、边缘模糊、密度稍高的阴影,常多发, 呈游走性,数日内一处病灶吸收,另一处出现新 发病灶。 四、本病需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肺结核相鉴别,四、过敏性肺炎(2) (allergic pneumon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