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7320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评估(一)人民版必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量评估(一)(专题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选B。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这与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相关,故本题选B。【补偿训练】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把田地分封给

2、了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选B。【深化点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2.(2017深圳高一检测)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据此推断当时()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解析】选A。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政治权力、财产分配的重要依据,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嫡长子为大宗,余子(别子)为小宗,根据材料“继别为宗”能够得出余子(别子)能够另立新宗,故A

3、正确;宗法制之下,周天子是永恒的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为大小宗是相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所以继别宗子在本族中是大宗,故B错误;别子的继承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故C错误;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中只能体现血缘政治,故D错误。【补偿训练】1.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漫道也。拜者、酹(li将酒倒在地上)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锭次,已纸钱置坟头。”对材料习俗解读有误的是()起源于明清之际与宗法制密切相关主要活动是踏青郊游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A.B.C.D.【解析】选B。明朝的记载不能说明清明节起源于明清,故错误;

4、“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已纸钱置坟头”说明祭拜的是逝去的先祖,与宗法制相关,故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活动是扫墓,不是踏青郊游,故错误;清明节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故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2.(2016资阳高一检测)“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与此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选B。据材料中的“亲情”“回家”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一种血缘情结,故选B。3.(2017嘉兴高一检测)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天子B.诸侯C.士

5、D.卿大夫【解析】选B。“诸侯”的大宗继任不可能是天子,故A错误;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余诸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故B正确;“诸侯”的大宗不可能是士,故C错误;“诸侯”的小宗是“卿大夫”,故D错误。4.(2017濮阳高一检测)“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妻中有一个正妻,即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这种嫡庶制度()A.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B.在中国古代从未被打破C.为今后的继承法所沿袭D.完全化解了嫡庶矛盾【解析】选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保证权力继承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符合题意的是A;B表述过于绝对;C、D表述错误,排除。【补偿训练】

6、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解析】选C。“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错误;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与史实不符,故B错误;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D错误。5.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

7、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性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对加强王权不利,故D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正确。【补偿训练】我国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内容不包括()A.宗法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解析】选D。郡县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全面推行出现在秦朝,故选D。6.(2017

8、杭州高一检测)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实行分封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B.C.D.【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错误;廷尉由皇帝直接任命,错误,符合史实,故选C。【拓展延伸】皇帝制度对中国的影响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封建专制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而皇帝制度又构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形神”结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积极影响: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

9、下,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皇帝制度下,各项政令统一,这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消极影响:这一制度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造成他们的极端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停滞不前,落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后面。7.按两宋中央官制,若岳飞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需要与哪一机构申报筹划此事()A.枢密院B.军机处C.三司D.御史台【解析】选A。在宋代枢密院掌管军事,因此岳飞的军事行动要向枢密院申报,故选A。B是清代设立的,时

10、间不符;三司掌管财政,御史台掌管监察,C、D都与题干材料无关。8.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唐宋时期虽有道、路,但并非纯粹意义的行政区,州县级行政区划拥有实权,可称之为“州政阶段”,故C正确。【补偿训练】(2016石嘴山高一检测)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官僚政

11、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B.C.D.【解析】选C。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这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实行。9.(2017临沂高一检测)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A.尚书省与中书省B.中书省与门下省C.门下省与尚书省D.尚书省与吏部【解析】选B。三省六部制之下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担负起草、审议、执行政令的机构职能,政策的推行、官员任免等事

12、由需要征得中书省、门下省的同意,才符合当时中央政府运转机制,选择B符合题意。【补偿训练】“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解析】选D。依据材料的定义,A、B是历史事实

13、,即史实,故A、B错误;C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对君主专制影响的评论,属于“史论”,故C错误;D是从唐朝及之后大量史实的分析,然后得出的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的科学结论,属于“史识”,故D正确。10.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皇帝制D.科举制【解析】选D。“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说明该制度具有弹性,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

14、故A、C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人们参与政权,故B错误,D正确。【补偿训练】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为历朝历代所沿袭,它有效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A.录取名额逐步扩大B.向庶民开放政权C.考试程序公开公正D.捍卫了儒家思想【解析】选B。科举制之所以保持中华帝国的繁荣,关键是科举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结合起来,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即向庶民开放政权。11.(2017湛江高一检测)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A.皇权高度加强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相结合C.皇权与神权相结合D.中央集权与官僚体系相结合【解析】选B。材料中突出“与士大夫治天下”,而非皇权加强,故A错误;士大夫是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所以突出的是皇帝与官僚治天下,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神权,故C错误;材料中“皇帝”指君主专制,非中央集权,故D错误。12.(2017厦门高一检测)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加强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D.行政效率提高【解析】选C。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三省的废除,丞相职位的取消,皇帝直接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