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706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

2、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流程】前两节课我们了解了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前两节课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苏俄)的经济建设之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却严重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展。一、赫鲁晓夫改革-摇摆不定1、 背景(1)20世纪5

3、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2)斯大林逝世为改革提供契机与可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继任的苏联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试图改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内容(1)农业: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2)工业:扩大地方权力(3)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误的地方又在哪里呢?(1)农业: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

4、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2)工业:虽扩大地方权力,但企业在经济上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3)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但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

5、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3、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根本原因)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的内容: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改革的成效: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据苏联官

6、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1981年的16m2。3、 改革的不足: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失败?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执政后期趋于保守;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由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任领导人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没有改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的政治经济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轮到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了,他能够避免重蹈前任的覆辙吗?

7、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经济方面: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政治方面: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国际关系方面: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1、内容:经济方面:制定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政治方面: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和“公开

8、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2、结果: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用一句话来概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四、苏联的解体1、苏联解体的经过(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1990年3月,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为了防止联盟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

9、动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2)“八一九事件”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对此强烈不满,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政变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这就注定了这场政变很快就归于失败。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3)明斯克协议的签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

10、要求取消苏联。(4)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签署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5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2、原因(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3、教训?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民主法制;以经

11、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霸权主义,抵制和平演变;抓好党的建设;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必须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其教训则应引以为戒,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问: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答:中国的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改革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发挥了国家职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中国的改革坚持国家统一

12、的最高原则。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标全盘西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前提削弱、放弃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策略经济改革失败,过早政治改革稳妥推进结果失败、解体成就辉煌本课小结:(略)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