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44668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 市 建 设 2009 年 9 月上旬 CONSTRUCTION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全过程分析 李莲莲 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101300 摘要: 基于目前钢板加固梁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本文进行了粘贴钢板加固梁体前后其受弯全过程分析, 提出了其开裂荷载与极限荷 载的计算公式, 并比较了是否考虑二次受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关键字: 桥梁加固 钢板 二次受力 抗弯承载力 全过程分析 1 前言 混凝土桥梁因各种因素影响, 在运营一定的阶段后工作性能不断劣 化, 许多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故而对加固技术进行深入探 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桥梁加固技术种类很多,

2、 粘贴钢板法就是采用环氧树脂或建筑结构 胶、膨胀螺栓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 使 钢板与原结构物形成整体而共同受力, 以提高刚度, 限制裂缝的进一步 扩展, 从而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本文旨在对粘贴钢板加固桥梁 结构的受力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重点对比结构考虑二次受力(加固 前有初始荷载)以及不考虑二次受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 2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 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及符号参见参考文献11 12) : 平截面假定:在混凝土梁破坏的过程中,截面的应变始终保持线性 关系; 钢筋采用完全弹塑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取应力应变关系为: 当0 sy 时 sss E= 当 sy

3、时 sy f= 式中: s E为钢筋的弹性模量; y 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受压区混凝土采用 E.Hognestad 建议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当 0 00.002= 时 2 0 00 2 cc = 0 00.00015 tt = 时 2 0 00 2 tt t = 当 0 0.0033 ccu = 时 0c const= 式中:0为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 0 t 为极限抗拉强度。 2.1 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前受力分析 受力图示如下: ho h 分布分 布 As 平衡方程: 00 0 xh x yyss bdbdA = 00 00 () xh x yyss MbydbydA hx = 联立方程,

4、可解得中性轴高度x 可得当梁体开裂以前可承受得弯矩M () () () 4 4 3 3 00 0000 2 0 22 3434 t tt ss hx bbx Mxhx EhxA =+ + 当混凝土应变 ut ,受力图示如下: 混凝土即将开裂 ut cr cr h x = 其中: cr x为此混凝土即将开裂状态下的中性轴高度 则可得开裂弯矩 () () () 4 3 00 000 4 32 0 0 2 34 2 34 ututcrtut crcr crcrttcr cr utut crscrs crtcr bxb Mx hxhxhx hx hxEhxA hxhx =+ + As 分布分布 h h

5、o 2.2 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后受力分析 混凝土开裂后,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 受力图示如下: As 分布 分布 h ho 平衡方程: 0 0 x yss bdA= 城 市 规 划 331 城 市 建 设 2009 年 9 月上旬 CONSTRUCTION 0 0 () x yss MbydA hx=+ 同上,可得当混凝土开裂后梁体承受的弯矩M () 4 2 3 0 0 00 2 34 ss bx MxEhxA =+ 当纵筋屈服后,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力时(受力图如下) x fc Mu2 Ts x b as As ho h 分 布 分 布 u cr u x = 其中: u x为极限状态下的中性轴高

6、度。可得梁体的极限荷载弯矩 () 2 0 0 00 2 34 u uuuys b MxhxA =+ 3钢筋混凝土梁粘贴钢板加固后的受力分析 由试验可知,梁体加固后主要有下面几种破坏形态【14】 :当 粘钢面积没有超过界限粘钢面积, 即b时, 梁的承载特性与RC适 筋梁类似, 承载能力的提高与粘钢量成正比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破 坏形式主要表现为钢筋和钢板屈服。 当粘钢面积超过梁的界限粘钢面 积, 即b时, 梁的承载能力不再随粘钢面积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而 是在达到一定值后, 钢筋和钢板尚未屈服的情况下, 梁的混凝土压碎或 钢板锚固破坏, 破坏主要表现为脆性破坏特征, 钢筋和钢板未能充分发 挥

7、其承载能力。钢板与粘贴面剥离破坏。可以看出:钢板加固后的混 凝土梁的性能与超筋梁的性能相似。 因此在本文,主要以设计合理状况 下第一种破坏形态为例,分析讨论结构的二次受力对加固的影响。 从理论上对钢板加固梁正截面抗弯进行计算时,作如下基本假定: (1)钢板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平均应变满足平截面假定;各种 材料变形协调,混凝土与受力钢筋之间、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可靠, 没有相对滑移, 且钢筋和钢板的应变与相同水平位置的混凝土纵向纤维 的变形相同。 (2)钢筋钢板在屈服前是线性的,屈服后的屈服段很长。所以本文中把 钢筋、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作弹塑性假设,忽略强化段。钢材的极限 应变取为 当0 s

8、y 时 s ps ps p E= 当 sy 时 s py f= 31考虑结构二次受力时加固后的受力分析 考虑二次受力对构件的影响时,假定构件在用钢板加固之前已承受 初始荷载M0作用,结构已开裂。梁截面混凝土受压应力合力为 0.5 ccc Cx bE= ,受力图示如下: 分布 h ho As xc A as b 分 布 由几何关系可得 0 0 00 0 3 cc sps ccc ss hxMhx xhxhx E Ah = 。 其中, 0sp 为用钢板加固后,梁二次加载时钢板的滞后应变,其数值 等于二次加载前初始荷载下梁截面下边缘得拉应变值。 当梁体进行加固时,先封闭裂缝再粘贴钢板。 3.1.1混

9、凝土开裂前得受力分析 受力图示如下: 分 布分 布 b as A xc A s ho h 平衡方程: 00 0 xh x yyssspsp bdbdAA = 0 00 ()() xhx yyssspsp MbydbydA hxAhx = 联立方程,可解得中性轴高度x 故可得当梁体开裂以前可承受得弯矩M () () ()()()() 4 4 3 3 00 0000 2 00 22 3434 t tt ssspspsp hxbbx Mxhx EhxAEhxhx A =+ + 当混凝 土应变 ut ,受力图示如下: 混凝土即将开裂 ut cr cr hx = 其中: cr x为此混凝土即将开裂状态下

10、的中性轴高度。 分 布 分 布 b as A xc A s ho h 城 市 规 划 332 城 市 建 设 2009 年 9 月上旬 CONSTRUCTION 则可得此种状态下结构的开裂弯矩 () () () ()() 4 300 000 4 32 0 0 0 2 34 2 34 ututcrtut crcr crcrttcr cr utut crscrs crtcr sputspcrsp bxb Mx hxhxhx hx hxEhxA hxhx EhxA =+ + + 3.1.2混凝土开裂后的受力分析 混凝土开裂后,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受力图示如下: 分布 分布 b as A xc As

11、 ho h 平衡方程: 0 0 x yssspsp bdAA= () 0 0 () x yssspsp MbydA hxAhx=+ 同上,可得当混凝土开裂后梁体承受得弯矩M ()() () 4 22 3 0 0 00 2 34 ssspsp spsposp bx MxEhxAEhxA Ehx A =+ + 当纵筋屈服后,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力时(受力图示如下) u cr u x = 分布 分 布 A h ho As as b x Ts T Mu fc x 其中: u x为极限状态下的中性轴高度。 可得梁体的极限荷载 ()() () 2 2 0 0 00 0 2 34 u uuuysspsp sp

12、spsp b MxhxAEhxA Ehx A =+ + 3. 2不考虑结构二次受力的受力分析 当不考虑梁体的二次受力时,钢板不存在应变效应滞后现象,与梁 体同时变形受力。 3.2.1混凝土开裂前得受力分析 平衡方程: 00 0 xh x yyssspsp bdbdAA = 0 00 ()() xh x yyssspsp MbydbydA hxAhx = 联立 方程,可解得中性轴高度x 故可得当梁体开裂以前可承受得弯矩M () () ()() 4 4 3 300 0000 22 0 22 3434 t tt ssspsp hxbbx Mxhx EhxAEhxA =+ + 钢板 As 分 布 分布

13、 当混凝土应变 ut ,混凝土即将开裂 ut cr cr hx = 其中: cr x为此混凝土即将开裂状态下的中性轴高度。 钢板 ho h 分布 分布 As 则可 得此种状态下结构的开裂弯矩 () () () 4 3 00 000 4 32 0 0 2 34 2 34 ututcrtut crcr crcrttcr cr utut crscrs crtcr sputsp bxb Mx hxhxhx hx hxEhxA hxhx EA =+ + + 3.2.2 混凝土开裂后的受力分析 混凝土开裂后,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受力图示如下: 分布 分布 b as A xc As ho h 平衡方程:

14、0 0 x yssspsp bdAA= 同上,可得当混凝土开裂后梁体承受得弯矩 城 市 规 划 333 城 市 建 设 2009 年 9 月上旬 CONSTRUCTION ()() 4 22 3 0 0 00 2 34 ssspsp bx MxEhxAEhxA =+ 当纵 筋屈 服后,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力时(受力图示如下) x fc Mu Tcf Ts x b as As ho A 分 布 分布 u cr u x = 其中 : u x为极限状态下的中性轴高度。 可得 梁体 的极限荷载 ()() 2 20 0 00 2 34 u uuuyscfcf b MxhxAEhxA =+ 4.工程应用 某受弯构件, 截 面尺寸如图, As942mm2 Asp150mm 2 E s210 5mPa E35GPa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