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1539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没有触动贵族利益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BCD【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梭伦给了平民一定的权利,但又没触动贵族的根本利益,这就缓和了阶级矛盾,体现了梭伦“中庸”的政策,故正确;不符合材料,不符合史实,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未完全消除,排除。【答案】B2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

2、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这主要说明()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材料中王安石的诗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中“南门徙木”的典故,这一做法是商鞅变法取信于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答案】A3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富国强兵”“雄诸侯”进行分析。汉武帝改革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为了革除鲜卑族旧俗,学习汉

3、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是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排除D项。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故选A项。【答案】A4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人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CD【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C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

4、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解析】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答案】C6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土”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解析】A项说法错误,宋代官制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B项材料所述是官制,与科举制度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答案】C7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

5、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答案】B8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

6、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解析】题干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答案】B9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A鼓励商品进口B推广平民教育C废除农奴制度D建立新式海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限制商品进口,鼓励出口,教育方面推行贵族

7、教育,并且改革加强了农奴制,故A、B、C三项均错误。在军事上,彼得一世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海军,故D项正确。【答案】D10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解析】“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答案】D11魏源说:“阿里甚聪明

8、,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能反映出上述观点的是()消灭马木路克势力,促进国家统一向西方学习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英国军队的模式训练新式军队积极进行对外扩张A BCD【解析】反映了“灭弄权之骁骑”;从“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中可得出的结论;的错误在于“英国军队”,应是“法国军队”;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A1219世纪上半叶,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武士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幕府的统治基础

9、坚如磐石【解析】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与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本题旨在考查

10、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答案】C14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梁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因此,在它指导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不可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答案】C15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11、。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过快,故选A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项;B、D两项与题干意思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

12、18题10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共7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材料二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

13、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摘自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永远地解放了人民”的举措。据材料二概括法令实施后所带来的变化。(4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的不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次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的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以及获得份地的角度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针对对象、改革性质、改革的结果来回答;第二小问根

14、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答案】(1)举措: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变化:农奴变成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基本的公民权;农民可以拥有份地。(2)不同:梭伦改革针对的是债务平民,而俄国农奴制改革针对的是农奴;梭伦改革是奴隶制性质的改革,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梭伦改革中废除债务奴隶的措施比较彻底,而俄国农奴制改革较不彻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梭伦改革扩大了公民的群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5、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予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材料二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6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民为什伍”“军功”“本业末业”“燔诗书而明法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