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943389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这一课内容丰富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从服装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同学即兴表演,不同时期即清朝、民国、当代,不同的服饰及见面怎样打招呼,来体现社会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化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掌握的程度,具备的能力。初二学生基本上已经能使用网络查询和下载资料,加上善于表现的个性和急于探究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新潮、开放,让他们去探究与本课内容中的相关知识

2、,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2.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3.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养对比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力。 4,。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生表演不同时期称呼的变化,认识社会在

3、不断地发展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开发教材的伸缩点,使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教育。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重视教学过程的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

4、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尝试和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通过对百年中国历史的回顾,学生们再一次深刻地感悟到,在这些探索和变革中,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了艰难的起步,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教师:这些都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携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而引发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你想更确切的了解它吗?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还有哪些变化?让我们

5、一起走入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新课(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师设计疑难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电影刚传入中国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照相术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不久就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发展,说明了什么?通过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照相与电影的出现”,目的是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家乡的变化相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二)“箭发辫 改称呼”和“服饰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及剪发辫的图片,深入探究。自由提出问题,生生答疑、师生答疑,并及时进行点评,采取生生评价。例如:既然剪辫子有好处,那么当时为什么

6、有人(包括一些留学生在内)不愿意剪辫子呢?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如果观点不一,可以互驳,说明原因。归纳结论:把剪辫子看作是革命的标志。小组探究:从服饰的变化中,反映了历史怎样的变迁呢?再一次突破难点,反映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培养学生从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知识拓展探究变迁:观看一组服装的图片(马褂、旗装、旗袍、中山装和西装),并请学生自由表述,例如:说出图片中服装的名称及其来历;服装反映的是什么时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是:中山装与旗袍,具有生命力。看多媒体图片一组,反映出近现代名人都穿民族服装。观看另一组图片(清末、民初男女头像各一),并请学生观看图片后,让学生自由搭配图片,而且

7、要求反映真实的历史,并能说明理由。从发式的演变过程,突出这种变化的进步性。小组讨论: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发式、服装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突出社会在发展和历史在不断进步,并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美”要符合时代的特征。请同学分成三组,每组派两名同学表演,不同时期即清朝、民国、当代,不同的服饰,见面怎样打招呼,要求符合历史,并注意称呼与礼节。学生两分钟时间进行准备,同时多媒体出示具体要求。为了体现公平性,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选择哪一个历史时期服饰和称呼的变化。请大家看看称呼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除了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的变化外,还在

8、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先让学生自由表述,然后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每一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汇报小组提出问题。汇报小组的成员给以解答。(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进行调控)老师:(屏幕显示)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3课堂小结(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归纳,完成对本课的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本节课的小结。结束语:历史就象一条小溪,从我家流到你家,记载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愿我们每一位同学为历史的小溪画上精美的一笔,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课堂练习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气息、新事物,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几方面以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吗?可以以史实资料或图片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