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_上_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9335807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_上_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_上_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_上_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_上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_上_(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养鱼 !“!年 第“期#$%&(%)%$ *%+, *-./%0 !“!“ ! !“# $%& 专论与综述 一! 为什么要发展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 的复合养殖系统 !“传统的对虾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导致养虾业的不 可持续发展 以亚洲为代表的原始的鱼式鱼虾混养技术“即 所谓的粗放式养殖#经历了#$%&年漫长的发展! 上世 纪(年代以后#由于对虾人工培苗$配合饲料的产业化# 从而快速地大规模发展了单一品种的对虾半精养$ 精养 技术!虽然仍是土池塘#但它更多地利用了工程及机械设 备#例如建设进排水闸门$水泵站! 人为控制放苗量及投 饵量#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池塘的容纳量#调控水质主要 依赖大

2、水量交换#有些也适当使用增氧机!控制疾病主要 依赖使用消毒剂及抗菌素! 短短#多年#全球基本上形成 了粗养$半精养$精养三种传统的养殖对虾模式! 对虾养 殖的开发#为人们带来丰厚的利润#形成全世界对虾养殖 快速发展!全球对虾养殖也为亚洲$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传统的精养或半精养均没 有考虑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当然更不能考虑 自然资本!修建养殖池$养殖场也不考虑对原有的湿地的 生态生产力作出补偿# 也不对养殖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 和对生态功能的消耗作补偿! 因此很快显示出这种养殖 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虾池建设对沿海湿地$红树林$防风林的破坏#以 及养虾废水

3、对沿岸富营养化的污染$ 大量使用农药对生 物多样性的消灭等等负面生态影响! 这些现象已引起水 产和水域生态学家的担心# 他们认为传统的养虾业的弊 病是以大量消耗鱼粉为代价# 养殖造成的污水污染了浅 海#破坏了沿岸的生物多样性! 估计生产!#万吨鲜虾#需 要消耗干饲料!(万%#)万吨# 其中实际只有!)*的干物 质转变为对虾产品! 也就是说至少有!+万%#万吨干饲 料成分进入养殖环境! 通常对虾配合饲料中鱼粉约占 &*%)*#也就是说生产!千克鲜虾#约需消耗#!,%&千克 鲜鱼转换成的鱼粉! 据此估计#全球生产对虾!#万吨#所 需要的饲料#大约需消耗&万%&+万吨鲜鱼! 一个开放 式的养殖池#养

4、殖!千克对虾需要消耗!%#吨水! 这些 事实说明#传统的对虾养殖业虽然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 在巨额利润的背后# 却存在对人类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及 对环境的冲击! 传统的精养模式#还存在较大的生态足迹(的制约! 对虾养殖的生态足迹(研究#已为更多的人所关注!因为 对虾的集约和半集约化养殖系统的维持# 都存在着依赖 或消耗着几倍或几十倍于养殖自身水域之外的广大水域 或土地的生态功能! 因为养殖自身的区域需要与其相关 周围的生态系统提供资源和处理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 不但对其他产业产生负面作用# 而且由于养殖场孵化场 的建设#致使大量湿地生态功能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也影响了对虾养殖自身的发展! 几

5、乎每一种高产养殖模 式的养殖池#可持续生产的寿命均很短#许多养殖技术和 设施只是为了满足养虾者当前的短期经济利益# 实际上 是加大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本的掠夺! 通常传统的精 养池每亩年产量为)%(千克#持续该产量大约可生产 )%,年)半精养池每亩年产量为!%&千克#持续该产量 大约可生产!%!&年) 粗养池每亩年产量为,%!千克# 持续该产量大约可生产#年) 传统的粗放的开放式多元 化养殖#一直是我国有些省份的传统养殖模式#近几年养 殖效益也十分显著#虽然能增加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但 是仍然存在单位水体产量低# 尤其是由于养殖品种对生 态要素要求的差异#造成操作管理困难#以及对环境的冲 击等

6、问题! 我国对虾养殖生产经历了#世纪-年代对虾病毒病 的冲击#从#!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本上结束了 以数量短缺为主要矛盾的阶段# 进入了以提高对虾产品 质量$ 商品品质$ 卫生质量和适口性等为主要要求的阶 段! 当前#养殖对虾单位面积年产量平均每公顷为!+千 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 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综述“上# 杨丛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0 科学养鱼 !“!年 第“期#$%&(%)%$ *%+, *-./%0 !“!“ ! 专论与综述 克左右!但是“当前各省以及各种养殖方式的单位面积产 量相差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方式#养殖种类#气候 条件#养殖用水条件

7、等差异造成!例如我国广东#广西#海 南三省“气候温暖“每年可以生产两茬“小面积精养发展 较多“对虾养殖每公顷年产量为!“#$“千克左右! 而 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只能生产一茬“养殖池塘面积较大“ 以半精养方式为主“则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例如山东#辽 宁每公顷年产量仅为%&“#“千克左右“ 显示了小面积 精细养殖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养殖池单池(公 顷以下的小面积集约式精养“已经得到广泛的发展!目前 估计全国小面积池塘精养的面积大约(万#(!&万公顷“总 产量可达)万#(“万吨! 虽然精养池占对虾养殖总面积的 (*(&左右“但是产量却占总产量的(*+! 尤其是室内工厂 化采用生物安全措施的超精

8、养也正在发展“ 已经展示出 良好的开发前景! 我国已开发!“多万亩虾池“许多地区的养虾工程对 沿海人工防护林#红树林#地下水资源#有重要生态功能 的湿地造成破坏! 目前我国众多对虾养殖场由于技术落 后“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十分低下“大量国土资源利用率不 高“迫切需要发展提高单产的养殖方式!只有依靠提高对 虾养殖的科技含量“发展以新技术支撑的集约化养殖“才 能稳定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后“虽然 可以节约大量沿海湿地“ 但是大量发展传统的对虾精细 养殖模式“仍然存在前述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 $,%自从对虾白斑综合症发生后“已成为全球危害最 为严重的病毒性流行病! 该流行病的病原为对虾白斑

9、综 合症病毒$-/%“-/已经在近海养殖区以甲壳类等 为宿主广泛分布“ 对虾类可以因摄食携带病毒的甲壳类 生物“包括这些生物的组织碎片而得到感染!由于对虾白 斑综合症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水域“ 同时自然气候对养 殖环境影响复杂多变“使用原有的传统养殖方式“增加了 白斑综合症预防的难度! 特别是应用开放式的用水系统 的养殖模式“ 不但表现出严重环境问题和发展的不可持 续性“而且容易导致对虾白斑综合症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虽然最近几年由于对虾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不断进步“ 健康养殖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虾养殖产量已逐渐回升“ 但是从世界各地近几年的生产情况可以观察到“ 每年总 是有相当的对虾养殖面积由于-

10、/病症而造成大幅度 减产!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白斑综合症病原$-/% 的宿主是广泛存在近海天然水域的甲壳类“ 其中包括对 虾的自然种群& 二是自然气候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复杂多 变!当养殖那些潜伏感染病毒的对虾时“一旦养殖条件变 化发生了对对虾产生胁迫的影响“ 即可能发生暴发性流 行病“ 养殖生产随即出现减产“ 养殖对虾质量也难以保 证!近几年“近海的野生对虾亲体中均有比较高的病毒携 带率“根据我国及日本#泰国等国的科学家调查研究“近 几年养殖虾的天然群体中亲虾的-/阳性检出率通常 为!01#&01“有时还更高! 传统的育苗工艺培育的虾苗携 带病毒率逐年提高“ 致使养殖阶段的风险大大提高! 目

11、 前“应用生物学安全概念发展的精细对虾养殖系统“可以 减轻养殖环境对对虾的胁迫“应用遗传选择“培育高健康 虾苗!虾市场的高额利润“也为高技术进入精细养虾模式 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行性!目前在零交换水系统#利用湿地 结构进行养殖水净化# 建立温室超精养等试验形成的超 精养技术“ 已逐步形成配套新型养虾模式! 这些养殖模 式“可望成为控制白斑综合症最有效的技术“从而使对虾 精细养殖技术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 并在养殖对虾业界 大量推广“高度集约化对虾精细养殖方式“可以极大提高 单位水体产量“但是仍然存在对生态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存在较大的自然资源和能量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冲击! 粗放的或者说单一的生态型的

12、对虾养殖方式“ 其优势在 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利用面积较大的养殖池“基建投 资费用低“ 养殖投入少“ 但是相应的单位面积产量也较 低! 原始的生态型对虾养殖并不能避开-/的感染“只 是“ 由于该系统养殖环境较好“ 对虾摄食大量的天然饵 料“致使对虾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减轻了对虾的胁迫因 素“ 从而减轻了病毒在对虾体内的扩增“-/基本上处 于潜伏感染状态! 由于该方式投入较少“ 因此产量也较 低! 目前“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该种养殖方式产量控制在 !0#&0千克以内! 超过上述单位面积产量“容易发生这样 或那样问题!显然单纯应用这种养殖模式“只能在特定情 况下发展“由于其难以达到经济高效“难以普

13、及应用! ,2发展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 系统的依据 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业或者说坚持负责任渔业行为 的观点“ 乃是发展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 合养殖系统的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负责任水产养殖原 则有三点!必须保持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必须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将对环境 的冲击限制到最低限度“保持相邻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做到对环境友好! 根据当前对虾养殖环境实际情况以及养殖技术普及 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负责任水产养殖原则“我认为我 们应该发展以生物安全措施为主的精细对虾养殖“ 以保 持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量“并根据精细

14、养殖生物量“ 配套以现代综合生态养殖“提高投入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形成一个精细养殖(生态养殖复 合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提高投入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并 科学养鱼 !“!年 第“期#$%&(%)%$ *%+, *-./%0 !“!“ ! 专论与综述 且可以处理和利用精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对虾不能利用 的“废物#$保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真正做到降低土 地%水资源%能量%蛋白质%遗传多样性消耗的要求$形成 可持续产出系统! 当前快速发展着的许多养殖技术$ 为发展和开发对 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提供了技 术支持$例如$在用水系统方面$积累了许多控制水环境 的技术$例如

15、应用微生物的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养殖循 环用水奠定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零交换水系统&在预 防病毒传播的技术方面$ 水产养殖科学家将畜牧业疾病 预防中提出的健康养殖技术思路$例如无特定病原%生物 学安全等概念引入对虾养殖!结合循环用水技术$提出疾 病预防的生物学安全零交换水养殖系统& 在提高对 虾抗胁迫能力方面$提出遗传选择$培育和应用高健康虾 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的环境对策是环境友好! 此 外$虾市场的高额利润$也为高技术进入养虾业提供了经 济上的可行性!在这种技术进步背景下$目前在零交换水 系统$利用湿地结构进行养殖水净化$建立温室超精养等 试验形成的超精养技术已逐步得到发展! 在发

16、展精细养 殖的同时$近几年生态养殖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元生 态养殖开发研究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已经取得一 批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我国在传统的淡水养殖发展中$ 有优良的生态养殖% 综合养殖技术和物尽其用爱惜自然 资源的思想$ 近几年在对虾多元养殖的研究和生产实践 上多有建树!我国也已经在发展着集约式养殖的同时$利 用集约养殖的肥水养殖贝类$虽然技术尚未规范$但已经 具备“精细养殖生态养殖#相结合的这样一种养殖方 式的雏型! 为我们应用生态原理和经济上可行的现代技 术$ 形成现代的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 系统养殖模式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我们认为该种养殖对 虾方式$ 不但可为已经衰落的养虾地区恢复养虾产业提 供具体的技术方案$使产业获得新生$而且$其技术原理 对今后的陆基养殖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待 续“ 紫菜养殖业是连云港市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水产养殖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目前仅连云区就有 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