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311609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i)(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题时间:40分钟)(一) 1.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夸张 设问B. 比喻 设问 C. 夸张 反问D. 比喻 反问 3.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是谁创造

2、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 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B. 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 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D. 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4. 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 北通巫峡,南及潇湘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衔远山,吞长江D.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5.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 ) B. 黄家就是鬼门关。 ( ) C. 南国烽烟正十年。 ( ) D.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6. 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 )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 B. C. D. 7. 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 例:圆规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圆规愤愤地回转身。 百灵鸟 _ _ 8.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

4、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 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5、”! D.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0. 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 夸张 对偶 比喻B. 对偶 比喻 拟人 C. 夸张 对偶 拟人D. 对偶 比喻 排比 (二)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6、。”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2. 下列语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洞的正中,用朱漆写着三个大字“逍遥宫!” B.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C.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国姓王的人接近有1亿人。 D. 新华字典对“脉脉”的释义是:“用眼神表达爱慕之意,如含情脉脉。”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

7、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的部位。 D.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 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

8、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试题答案】(一) 1.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9、.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D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夸张 设问B. 比喻 设问 C. 夸张 反问D. 比喻 反问 3.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C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 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B. 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 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D. 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4. 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B ) A. 北通巫峡,南及潇湘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衔远山,吞长江D. 日星隐耀,山

10、岳潜形 5.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夸张) B. 黄家就是鬼门关。 (比喻) C. 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 D.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 6. 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B)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 B. C. D. 7. 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 例:圆

11、规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圆规愤愤地回转身。 百灵鸟 _ _ 凡能用“百灵鸟”一词造一个比喻句,一个借代或借喻句,且句子通顺的,即可。 8.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A.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12、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B) 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D.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0. 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 夸张 对偶 比喻B. 对偶 比喻 拟人 C. 夸张 对偶 拟人D. 对偶 比喻 排比 (二)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