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31041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一章-流行性感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关鹏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十一章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目录,第一节:病原学,第二节:流行过程,第三节:流行特征,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五节:两种重要的流感,01,02,03,04,05,重点难点,流感病毒变异的种类(类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流感的流行过程; 流感的预防策略及措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2009年甲型H1N1的流行过程及防控策略。,第一节 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1)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nm。 (2)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

2、(一)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分类,第一节 病原学,2. 流感病毒的分类 (1)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2)根据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一)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分类,第一节 病原学,变异种类 (1)抗原漂移 (2)抗原转换 2. 变异机制 (1)基因突变 (2)基因重配,(二)抗原变异,第一节 病原学,1. 体液免疫 (1)血凝素抗体 (2)神经氨酰酶抗体 (3)核蛋白抗体 2. 细胞免疫 3. 局部免疫,(三)免疫力,第一节 病原学

3、,第二节 流行过程,1.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1)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虽无临床症状,但仍能短期排毒,且活动不受限 制,其传染源作用不容忽视 2. 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一)传染源,第二节 流行过程,主要经飞沫传播 2. 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获得感染。,(二)传播途径,第二节 流行过程,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 新生儿的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 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三)易感人群,第二节 流行过程,自然因素 (1)温

4、度和湿度 (2)自然灾害 (3)动物性因素 2. 社会因素 (1)人口密度 (2)居住环境,(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二节 流行过程,第三节 流行特征,全球流行概况 20世纪3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特征,(一)流行概况,第三节 流行特征,(WHO,2009),2.我国流感流行概况 (1)不可预见性,大流行间隔无规律可循,流行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病毒变异和人群的相应免疫状态。 (2)新亚型出现后,人群普遍易感,波及范围广,但各年龄组发病率不同。 (3)季节性流感,南方可出现夏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 (4)国内、外流行的病毒抗原性基本一致。,(一)流行概况,第三节 流行

5、特征,时间分布 (1)季节性 (2)周期性 (3)长期变异 2. 人群分布 (1)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 (2)儿童感染率最高 (3)年龄与发病率相关 3.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二)流行分布,第三节 流行特征,4. 超额死亡率 (1)流感的超额死亡率即流感流行高峰期的观察死亡率与非流行期死亡率基线之差。 (2)研究流感超额死亡率有助于了解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及其疾病负担,掌握流感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流行特征,从而指导流感疫苗的应用。,(二)流行分布,第三节 流行特征,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 世界卫生组织协调大流行性流感的防范和应对; 2. 大

6、流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3. 提供大流行性流感防范候选疫苗株病毒; 4. 提供诊断试剂和检测包; 5. 提供确定疫苗效力的参考试剂; 6. 实验室和流感监测能力建设; 7. 管制能力建设;,(一)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8. 抗病毒药物储备; 9.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疫苗储备; 10. 在大流行期间提供疫苗供发展中国家使用; 11. 提供大流行性流感疫苗; 12. 对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分层定价; 13. 技术转让; 14. 可持续和创新性筹资机制。,(一)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监测目的 (1)掌握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 (2)掌握流

7、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3)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 (4)评价疫苗效果 (5)为流感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二)疫情监测,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 监测内容 (1)流行病学监测: 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 ; 流感暴发疫情监测 (2)病原学监测 2. 监测注意事项 (1)注意研究样本 多个研究样本是否可以综合分析 (2)临床病例的确诊 明确诊断依据,(三)流感疫苗,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3.疫苗种类 (1)灭活疫苗 (2)活疫苗 (3)其他 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三)流感疫苗,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1. 理想的药物 (1)

8、长期使用而无毒副作用 (2)对甲、乙、丙三型流感均有效 (3)效果不因病毒抗原变异而变化 (4)用药者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却形成免疫 2. 临床用药监测 (1)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2)金刚烷胺,(四)药物预防,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策略 (1)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2)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 (3)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 (4)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 2. 预防策略 (1)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2)对接触者的措施,(五)疫情暴发的控制,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1. 流行概况 (1) 全球流行概况

9、:1997年,在我国香港特区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并导致了18人感染发病,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2003年1月至2016年8月19日,报告给WHO的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为854例,死亡450例。 自2003年起,截至2011年10月10日,全球共报道566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332例。人禽流感疫情已波及越南、印尼、泰国、中国、土耳其等15个国家。 (2)中国流行概况:卫生部追溯诊断的结果证明,中国大陆目前已知最早的经实验室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在2003年,截至2011年8月9日,中国大陆确诊病例达39例,其中死亡26例。,(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0、,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2. 流行过程 (1)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哺乳动物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2)传播途径:禽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禽类、人禽流感患者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3)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人群均具有易感性。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3. 预防策略与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加强对病例的管理;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 (2)阻断传播途径 (

11、3)保护易感者:疫苗接种;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流行概况 (1)全球流行概况:2009年4月1123日,墨西哥、美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在数日扩散至11个国家。WHO于2009年4月27日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3级提升到4级,4月29日提升至5级,6月11日提升至6级,这是41年来WHO首次发布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流行警告,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进入全球大流行。 截止到2010年8月1日,此次流感大流行全球共214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确诊死亡病例达18449例。,(二)甲型H1N1流感,第五节

12、 两种重要的流感,流行概况 (2)中国流行概况: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发生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5月29日,广东省发现内地首例二代病例。在6月11日中国内地出现不明原因本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确诊病例陆续增多,并很快扩散至全国各地,并在不同流行阶段呈现出相应的特点,56月以输入性病例为主,68月开始出现本土感染和传播、社区扩散和蔓延,910月疫情快速上升,1112月达到高峰。 截至2010年8月10日,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8 033例,死亡805例。,(二)甲型H1N1流感,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二)甲型H1N1流感,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2. 流行过程 (1)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感染者。 (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接触传播; 经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物品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慢性病患者、孕妇、肥胖者、婴幼儿和老人等易成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二)甲型H1N1流感,第五节 两种重要的流感,3. 预防策略与措施 (1)疾病监测 (2)药物干预 (3)疫苗接种 (4)增加社会距离 (5)国境检疫 (6)信息沟通和公众健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