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915056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_刘浦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 刘 浦 江 内容提要:本文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阐释了唐宋时代的社会变革。 唐代是佛教和道教的 全盛时期, 而自唐末五代以后, 佛、 道二教均趋于世俗化和平民化。 佛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唐代义学宗派的衰落和新禅宗的崛起, 以及佛教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 道教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神仙信仰的动摇、 内丹术取代外丹术, 以及南宋金元时期新道教的兴盛, 道教从上层社会 走向民间社会, 民众道教成为主流。 关键词:佛教 道教 世俗化 平民化 唐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贵族社会到平民社会的重要转折期。自 1910 年内藤湖南 发表他的名著 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以来, 唐宋时代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中

2、外历史学家的深 切关注。那么, 如果从宗教社会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 唐宋社会的这种变化究竟给宗教 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的主旨。 一 、 佛教义学的衰微与佛教世俗化倾向 自佛教东来以后 , 它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以唐宋时代的社会变革为背 景, 中国佛教在此期间经历了最深刻的变化 : 唐代是佛教义学最繁荣的时代, 而两宋以下 则是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广泛的时代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 中国佛教发展史与中国社会的历 史变迁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 唐代佛教之所以被人们视为中国佛教的高峰 , 主要就是因为义学宗派的繁荣以及佛学 研究的发达。但是, 唐代的宗派佛学大都是贵

3、族化的经院佛学 , 是一种高级学僧所从事的 专门之学 , 孜孜于艰深而又缜密的佛学义理的探讨考究, 诸如华严 、 慈恩 、 天台等宗的教 义都极为烦琐, 理论色彩太浓 , 距离俗世太远, 对社会大众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在唐代众 多的佛学宗派中 , 除了净土宗和禅宗以外, 其他各宗各派的社会影响都仅限于少数士族和 上层知识分子之间。 一般认为, 中古门阀社会的瓦解、 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实质性转变发生在唐朝中后 117 日本东洋史学界习惯上将六朝至唐代中期称为贵族制社会, 本文所谓的平民社会, 即是相对于中古门阀时代 的贵族社会而言的。 期;而中国佛教的革命性变革, 即慧能 ( 公元 63871

4、3 年)以后新禅宗的崛起, 也正是 发生在这同一个时期之内 。正如余英时先生所指出的那样 , 唐代中后期兴起的新禅宗、 宋 代出现的新儒学 ( 理学)和两宋之际兴起的新道教鼎立而三 , “都代表着中国平民文化的 新发展, 并取代了唐代贵族文化的位置” 。 慧能以前的禅宗 ( 包括神秀一派的北宗在内)与唐代的其他义学宗派相比 , 并没有什 么太大的区别, 大抵上也是属于贵族化的经院佛学。慧能对禅宗的改造, 其基本方向就是 世俗化和平民化 , 这主要是为了顺应当时的社会变化。慧能立教 , 标榜 “不立文字” , 声 称 “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 (坛经机缘品) 。樵夫出身的慧能, 被神秀门下的弟子

5、们讥 为 “不识一字” (坛经顿渐品) , 他即便识字 , 其文化程度显然是不高的 。我们知道, 南宗讲究 “明心见性” 、 “直指人心 , 见性成佛” , 看重内心的体认和观悟, 而不尚经义的 研习记诵。慧能传法四十年 , 最后只留下一部由他人记录整理而成的万余字的 坛经 , 就很能说明问题 。自达摩以来的禅宗, 传统上信奉 楞伽经, 慧能开创的南宗则推重内 容浅显、 文句通俗的 金刚经 , 使禅宗的教义更易于为普通民众所接受 。 除了使教义趋于简易通俗之外 , 慧能对禅宗的修行方式也进行了重要的改造, 由此形 成最富南宗特色的 “顿悟” 说, 以至后人称南宗为 “顿教” 。 “顿悟” 法门

6、之便捷, 至谓 “一念悟时 , 众生是佛”, “一念平直, 即是众生成佛” , “若识自性, 一悟即至佛也” (坛 经付嘱品) 。成佛与否 , 只在悟与不悟之间 。佛国就在自己心中, 只要心静 , 便可立地 成佛 , 后来民间遂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的说法 , 就是对 “顿悟” 说的一种最通俗的 理解 。不但成佛途径如此便捷 , 而且人人都有成佛的机会 , 用慧能的话来说: “愚人智人, 佛性本无差别, 只缘迷悟不同 , 所以有愚有智。 ” (坛经般若品)这就完全泯灭了现实 社会中的等级差别, 向芸芸众生敞开了进入佛国的大门。 慧能创立的新禅宗在佛教思想史上的革命性意义 , 是使得中国

7、佛教的基本精神从出世 转向入世 。慧能公开声称 : “若欲修行 , 在家亦得 , 不由在寺。 ” 这是佛教入世的最明确的 宣言。坛经 记慧能之说, 谓 “佛法在世间 , 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 坛经般若品) 。慧能的晚期弟子、 荷泽宗的创始者神会也有类似的说法: “若有世间即 有佛 , 若无世间即无佛。 ”在佛教思想史上, 南宗禅第一次把俗世与天国、 此岸与彼岸、 人与佛之间的那道鸿沟给消灭了。传统佛学宣称求佛是为了上西天佛国, 慧能对此不以为 然, 他说 : “东方人造罪 , 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 , 念佛求生何国? ” 照他的理解, 身 处俗世, 只要保持心性清净

8、, 也照样可以超越世俗人生, 可以臻于佛的境界。用他的话来 说, 就是 “自家求清净, 即是西方” ; “但心清净 天堂只在目前” (坛经疑问品) 。 后来的禅宗就是沿着这一方向 , 一直发展到不坐禅、 不读经、 不拜佛, 鼓吹坐卧行走、 挑 柴担水皆可悟道成佛的地步。新禅宗从出世向入世的转变 , 对于宋代以后中国佛教的世俗 化和平民化, 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18 中 国 史 研 究2003 年第 2期 唐刘澄集 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 , 载杨曾文编校 神会和尚禅话录 , 中华书局 1996年版, 第 88 页。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 见 第八篇,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9、版, 第 462 页。 平民化的教义、 简易便捷的顿悟法门、 入世的宗教精神, 这就是新禅宗 ( 南宗禅)能 够在宋代以后的平民社会中风靡于世的原因 。关于禅宗南北正统之争的最后结局, 其实也 可以从这一点上得到解释 。按照历来通行的说法 , 南宗的正统似乎是有典有据的, 神会称 北宗 “师承是傍 , 法门是渐”, 其中前一句话就是否认北宗的禅门正统地位。但所谓弘忍 秘密传法与慧能 , 只不过是神会一派们后来的说法, 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 另外慧能为何 南归 , 也是一个不明不白的问题。唐朝后期 , 南宗黄檗禅师希运的弟子就曾向他提出过这 样一个疑问: “六祖不会经书 , 何得传衣为祖 ?

10、秀上座 ( 即神秀)是五百人首座 , 为教授 师, 讲得三十二本经论, 云何不传衣? ” 就连南宗中人都对此事满怀狐疑 , 可见所谓弘 忍传法之说是靠不住的。自五祖弘忍以后的南北正统之争 , 最后以贞元十二年 ( 公元 796 年)朝廷敕立神会为禅宗七祖而告结束 , 但南宗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唐朝政府的承认, 并 不是因为它真的继承了弘忍的法统 , 这一结局, 实际上是平民化的南宗禅对贵族化的北宗 禅的胜利。唐末五代以降 , 南宗一统禅宗的天下, 而禅宗则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关键就在于经过慧能改造以后的新禅宗顺应了中国社会在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另 一方面, 唐代那些繁荣的佛教义学宗

11、派 , 其深奥玄妙的教义, 繁文缛节的修持 , 实在是与 宋代以后的平民社会格格不入 , 于是纷纷呈现出衰落之势 。中国佛教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 代。 在谈到新禅宗平民化的努力方向时 , 还应该提到百丈怀海大师创立的禅门清规和丛林 制度 。魏晋六朝以来 , 大型律寺是佛教寺院的主流。百丈怀海在宪宗元和年间进行的教规 改革 , 把禅院从普通律寺中分离出来, 缩小寺院规模 , 简化寺院形式, 只立法堂而不设佛 殿。寺院内部的等级壁垒也不再像过去那么森严 , 僧众均行普请法 , 无论地位高低都必须 参加劳动 ,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 这就是为人盛赞的农禅生活, 节俭和勤劳成为禅宗的 伦理规范

12、。唐末五代以后 , 随着禅宗的风行天下 , 百丈怀海创立的丛林制度为各地佛教寺 院普遍采纳, 尤其是宋真宗时杨亿将 百丈清规 呈进朝廷后 , 原来私订的清规从此取得 了合法的地位, 对宋代以后的中国佛教影响很大 。如果说慧能主要是从教义和修行方式上 使佛教世俗化的话, 而百丈怀海则从教规上推动了佛教的平民化。 从唐朝中叶以来 , 除了新禅宗之外 , 另一种极富平民色彩的佛教宗派就是净土宗。比 起禅宗来 , 净土宗的教义更为简单, 理论内容更为粗疏。按照净土宗的说法, 它以 “净 土” 作为崇佛修行的目标 , 信仰者毋需即身成佛 , 而只要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 极乐世界就行了 。净土宗最

13、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 , 它是以念佛作为修行的主要手段 , 只要 念诵佛号就可以往生净土 , 实在是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修持方式了, 难怪宋释慧亨称赞 净土法门 “神方简易真希有”, 可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此外这种修行方式还有一个优点, 禅宗讲求顿悟, 简便倒也简便 , 可虽说 “一念悟时, 众生是佛” , 然而一旦不悟 “即佛是 众生” , 到底不如净土法门来得稳妥。因此, 像净土宗这样一种义理贫乏、 方法简单的信 119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 宋宗晓编次 乐邦文类 卷五 化导念佛颂 , 大正藏 第47 册, 第 220 页。 唐裴休集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 大正藏 第48 册, 第

14、383 页。 仰法门, 特别适合宋代以后的平民社会 。两宋时期, 净土宗不但在社会下层广泛传播, 而 且为佛教各宗派共同信仰和兼修。严格地说 , 净土宗本身是不能算作一个佛教宗派的, 它 主要是作为一种修行法门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 唐宋之际佛教宗派的盛衰 , 昭示着佛教世俗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一般都把唐代义学宗 派的衰落看作是中国佛教由盛而衰的重要标志 , 然而竺沙雅章氏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在 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 一书的序言中发表了如下的见解:不应该说宋代是佛教的衰退期, 由于深受唐宋间政治、 社会变革的影响, 宋代佛教表现为与唐代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兴 盛。他指出, 宋代佛教教团的规模 (

15、 寺院和僧尼数量)比唐朝要大 , 而且佛教更加深入社 会生活, 具有中国近世佛教特色的居士佛教相当盛行 , 这些都说明宋代佛教并未衰落。 关于佛教盛衰的标准 , 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者与佛教社会史的研究者肯定会有不同的理 解, 其间的是非可以暂且不论 。至于竺沙雅章所说的宋代佛教的 “兴盛” , 实际上就是佛 教世俗化的结果 。世俗化的社会基础是信徒的平民化 。六朝隋唐时期, 佛教的信仰者和支 持者以门阀士族为中心, 这是一个范围很小的社会圈子, 而宋代的情形则大不相同 , 朱熹 说: “佛氏乃为逋逃渊薮 。今看何等人, 不问大人 、 小儿, 官员、 村人、 商贾, 男子、 妇 人, 皆得入其门

16、。最无状 , 是见妇人便与之对谈。 ”朱熹站在儒者的立场上, 对佛家不 无诋毁之嫌, 但他指出的这种现象确实可以说明宋代佛教信徒的平民化倾向。另外 , 由于 宋代实行鬻牒制度, 使得佛教僧侣也大都来自于社会下层, 宋人指出 :“自朝廷立价鬻度 牒, 而仆厮下流皆得为之 , 不胜其滥矣 。 ” 这更是前代所没有的现象 。 宋人形容当时佛教信仰之普及程度 , 有 “家家观世音 , 处处弥陀佛” 的说法。与唐朝 相比较 , 佛教对于宋代社会的影响要广泛和深入得多 , 文献史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例 证。在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几乎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民 间丧葬。因为佛教主要是关心来世的问题, 所以丧葬的方式自然与它很有关系 。宋人胡寅 说: “自佛法入中国 , 以死生转化恐动世俗千馀年间 , 特立不惑者, 不过数人而已 。 ” 这 就说明了为何丧葬特重佛法的缘故 。在谈到宋代丧葬礼俗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