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054596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人教版必修3).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注:人体各部位的体温可能不同,应选择相同部位(如腋窝)进行测量,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讨论1.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讨论2.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讨论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资料: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2、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化验单分析,讨论: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讨论: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3、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特点: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4、实例:血液pH稳定的机制,资料6: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

3、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小,这是为什么?,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 和 HCO3- H2PO3- 和 HPO32-,缓冲物质 (1)概念: (2)组成: (3)作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剧烈运动时:,H2O+CO2,

4、由肺将CO2排出,Na2CO3 + H2CO3 NaHCO3,碳酸钠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主要是与碳酸形成 乳酸氧化分解或转 化为糖等,极少数 以乳酸排出。,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海带、蔬菜,豆制品,酸奶、水果,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 物质,尿液,消 化 系 统,呼 吸 系 统,泌尿系统,循 环 系 统,淋巴,组织 液,血浆,空气,空气,营养 物质,O2,CO2,O2,细 胞,O2 营养物质,皮 肤,汗液,CO2,代谢终产物,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协调一致呢?,(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5、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直接相关,(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1、法国贝尔纳的观点(1857年): 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2、美国坎农的观点(1926年):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目前普遍认为的主要调节机制:,为什么说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从而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内 环 境 稳 态 会 失 调 吗 ?,结论: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调节功能出现障

6、碍(内因),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资料7: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病例有:尿毒症、感冒发烧、严重腹泻、高原反应 、糖尿病、空调病等 。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内环境的稳态出现失调的情形有哪些呢?,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

7、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讨论6: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

8、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概念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结,2.,自来水,肝匀浆,马铃薯匀浆,鸡蛋清,黄瓜匀浆,缓冲液,讨论:,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更像缓冲液,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

9、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3、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巩固练习,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 加盖棉被

10、,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A,孩子经常过食大鱼大肉,会使体内的酸性物质积聚,血液就会偏酸性,人体的内环境就开始恶化,便出现了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可使孩子出现头晕、焦躁、便秘、失眠、疲劳、抵抗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由于血液的粘度增加了,还可使动脉硬化。,如果摄入酸性食物过多,大大超过体内调整PH系统的限度,那就会使体内PH位失衡,进而引起酸碱平衡破坏。,摄入酸性食物过多的危害,酸性食物过多影响孩子的体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酸性体质”使参与正常发育和维持大

11、脑生理功能的钾、钙、镁、锌等元素大量消耗掉,引起思维紊乱,而使孩子患上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表现为淡漠、迟钝、沉默寡言,或过于敏感、偏激易怒、不愿与人交往等。,英国科学家发现:人体大脑液的酸碱性与智商有关,也就是说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内(即PH值为6.87.5,酸性偏高时(即PH值偏低时)智商低;碱性偏高时(即PH偏高)智商高。可见多食用碱性食物,避免体内的“酸”多“碱”少,有助于提高智力。,2 酸性食物过多影响孩子的智力,3 酸性食物过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减慢、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早期

12、动脉硬化、血栓或心、脑血管疾病。 对骨骼的影响:偏酸的体液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释放到血液中的钙增多,钙虽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这样长期“借”钙的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骼变形及牙损害等。 对眼睛影响:体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对组织细胞供氧减少,易造成组织细胞衰老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细又长,所以极易受累病变,使循环不畅,发生眼部疾病。,对皮肤的影响:偏酸的体液使皮脂腊的微酸性状态受到破坏,失去了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易引发痤疮、毛囊炎、疖肿等感染性皮肤病。据调查,80痤疮患者的体液偏酸。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黑色素及酸性产物在皮下瘀积,晚出现色素斑、皮

13、肤干燥,以及皮肤弹性差、晦暗等。此时皮肤还处于高敏感状态,极易过敏。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体液的酸碱平衡对健康与美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瓜豆类,茶类等。 动物的内脏、肌肉、脂肪、蛋白质、五谷类,因含硫(S)、磷(P)、氯(Cl)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他们是人体内酸性物

14、质的来源;而大多数菜蔬水果、海带、豆类、乳制品等含钙(Ca)、钾(K)、钠(Na)、镁(Mg)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可变成碱性物质。,如果过多食用酸性食品,以至不能中和而导致酸性,消耗钙、钾、镁、钠等碱性元素,会导致血液色泽加深,粘度、血压升高、从而发生酸毒症(Acidosis),年幼者会诱发皮肤病、神经衰弱、胃酸过多、便秘、蛀牙等,中老年者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胃溃疡等症。酸毒症是由于过多食用酸性食品引起的,所以不能偏食,应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体内酸碱的平衡。,水果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吃起来有酸味,但消化后大多氧化成碱性食物。但草莓有不能氧化代谢的有机酸(苯甲酸、草酸),会使体液的酸度增加,属于酸性食品,是个例外。存在于蔬菜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草酸,它的有机体不易氧化,与钙盐形成的草酸钙不溶於水而累积於肾脏中,影响了钙的吸收。在菜蔬中,番茄、马铃薯、菠菜等都含有草酸。理论上碱性中毒(alkalosis)亦会发生,但人类碱性中毒现象不常见,因为人类有大量的胃酸可以中和。,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