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知识归纳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90326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学2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学2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学2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学2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2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2知识归纳(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化学2知识归纳一、关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主要考查周期表的结构,要能做到不看书能把周期表的格子画出来(镧系、锕系除外) 。在格子中能把主族元素的元素符号或名称写出或说出来。(1)口诀1:三短三长一未完,十六个族十八行。意思是:从上往下: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一个未完成周期;从左往右:共有十六个族、分成十八纵行,自左向右依次是:A、A、B、B、B、B、B、族、B、B、A、A、A、A、A、0族。(2)口诀2:七主七副七周期,0族、族、镧锕系。意思是:整体上看,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七个周期,还有一个0族、一个族、一个镧系、一个锕系。(3) “四个分区三对数”:“三个分区”:元素

2、周期表中,元素分为三个区域:A、A、叫做 S 区;2A、A、A、A、A、0族叫做 P 区;B、B、B、B、B、族、B、B 叫做 d 区。镧系、锕系叫做 f 区(不作要求) 。各区元素特点:s 区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从上往下,相邻两周期元素的差为2、8、8、18、18、32,而p 区则为8、8、18、18、32 ,s 区元素的阳离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p 区元素的阴离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p 区元素的阳离子最外层:有的是8电子(前三周期元素) ,有的18电子(4、5、6周期的金属元素的最高价阳离子) ,有的18+2电子(4、5、6周期的金属元素的低价阳离子) 。“三对数”:元素的原子序数

3、=元素的核电荷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所在周期数(H、Be、Al、Ge等元素具有特殊性)(4)副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几乎全部是一个或两个【只有46号钯特殊】 。2.几个重要概念3(1)核素:具有质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和单核离子的总称。(2)同位素:同一种元素(即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3)质量数:这种原子的原子核中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的近似整数值之和(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1,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1)所得出的数值叫做这种原子的质量数(也可以叫做该核素的质量数) 。(4)

4、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元素的各种天然稳定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其丰度为加权系数的加权平均值。如:S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1.9720795.0% + 32.971460.76% + 33.967864.22% + 35.967090.014% = 32.06252868(5)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各核素的质量数代替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仿照上式求出的值。3.熟悉几个重要关系:4(1)核素的核组成符号: “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的名称和符号:氕 H,氘 D,氚 T。(3)核素的质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加中子的相对质量之和总

5、是大于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因为在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发生了质量亏损。(4)大多数元素都有两种或更多种核素(或同位素) ,但 Na、Al、P 等只有一种核素。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某些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特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导致、的本质原因。对于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可以这样记: 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上记它们的合方向:撇向上。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下记它们的合方向:撇向下(氢和稀有气体例外)52.几条重要规律(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撇向上减小;撇向下增大。分解开就是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

6、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下向上,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H 原子)同周期自右向左,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大;同主族自上向下,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大。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Cs 原子,不包括放射性元素。 )对于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的元素,相互关系位于撇方向时,原子半径是下面的大,上面的小。位于捺方向时,无法比较。(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Cs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不包括放射性元素。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F。(3)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就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就越强,CsOH 为最强的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其阴离

7、子的还原性就越弱,F 2是最强的氧化剂;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的化合就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6就越稳定(例外:CH 4比 NH3稳定)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HClO 4为最强的含氧酸) 。(4)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左上右下关系的两种相邻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如Li 与 Mg,Be 与 Al,B 与 Si。(5)从第二周期的 B 元素到第六周期的 At 元素连起一条硼砹斜线,把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成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斜线上下的元素叫做半金属。兼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3.几项比较(1)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用酸

8、分子中的 O 原子数减去 H 原子数,所得数值“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大,酸性就越强。一般地,差为3、2的为强酸,1、0的为弱酸。若两种酸所含非羟基氧原子数相同,则成酸元素(除 H、O 以外的那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酸的酸性就越强。但H3PO3(亚磷酸)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 P 直接相连,含一个非羟基氧,在水溶液中只有两个氢原7子能电离成 H+,为二元中强酸。(2)由一个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单核离子)的半径:“先看电子层,层多半径大;层同看核数,核多半径小。 ”同一主族,自上向下,离子半径增大。 (与原子半径变化规律相同) ;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的离子(某种稀有气体前面的非金属阴离子和下一周期的

9、金属阳离子) ,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与原子半径变化规律不同!)(3)金属性强弱判断:可用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大小来衡量:所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小,金属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4)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可以用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释放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能)大小来衡量:所释放的能量越大,非金属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8(5)同一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互补的,即某一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非金属性就越弱。(但通常,对于金属,一般不说非金属性;对于非金属,一般不说金属性。 )而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不能认为是互补的,如氟,只有氧化性,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三、关

10、于化学键1.概念(1)化学键: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解析:“键”本意是指连接门和门框的金属器件(叫做合页或铰链)引申义为结合力。化学键就是化学结合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键(共价键)存在于分子中;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及金属键【不学】 )存在于晶体中。 “相邻”可能为两个原子或离子相邻,也可能为多个原子或离子相邻。 “强烈的”指比起范德华力和氢键都要强烈。 “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达到平衡时的共同作用。9(2)离子键: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都是固体(晶体) 。即离子键存在于离子晶体中。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

11、在离子键,可以有或没有共价键。如果阴阳离子都是简单离子(即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 ,则不存在共价键。如 NaCl、KI 等。如果至少有一种离子是复杂离子(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形成的离子) ,则复杂离子中存在共价键。如 NH4Cl、NaNO 3、NH 4NO3等。 【像Na2SO4中的 Na2并不表示由两个 Na 原子形成的离子,而表示两个 Na+,而 Na2O2中的 O2则是表示由两个 O原子形成的离子(叫做过氧离子) 】(3)共价键的存在: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合物中, (叫做共价单质、共价化合物) ;由原子构成的单质(不包括金属单质) 、化合物中(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12、 ;复杂离子中。 (4)共价键的分类:共价键两侧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时,叫做非极性共价键;10共价键两侧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时,叫做极性共价键;单质中的共价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化合物中一定有极性共价键,也可能有非极性共价键(如有机物分子中 C-C 键) ;复杂离子中大多为极性共价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5)氢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强度约为化学键的十分之一、范德华力的十倍。中学只要求掌握分子间氢键。需要记住的是 NH3、H 2O、HF 这三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氢键(液态和固态时) ,所以它们的熔沸点就反常地高。(6)范德华力:存在于分子之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处于液态和固态时

13、,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 (气态时,分子间距离较大,范德华力忽略不计。 )2.物质构成:(1)典型离子化合物:强碱【KOH、 NaOH、 Ba(OH)2、Ca(OH) 2】 ;几乎全部盐(无论可溶的还是不可溶的) ;K、Ca、Na、Mg、Al 元素的氧化物、11碳化物、氮化物和氢化物。(2)分子构成:全部酸(不论是强酸还是弱酸) ;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除 C、Si、B、以外的非金属单质;绝大多数有机物。 (稀有气体不含共价键)3.强弱比较(1)不同的离子键的强弱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离子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就越强。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2)共价键的强弱:相似的

14、共价键,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键越强,越不容易断裂。(3)范德华力大小: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就越强,相应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如;F 2、Cl 2、Br 2、I 2;(注意无 HF)HCl、HBr、HI; He、Ne、Ar、Kr、Xe;都是熔沸点依次升高。 【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没有范德华力。 】四、关于反应热和原电池的初步知识1.反应热1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内部是蕴含一定的能量的,叫做内能。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内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内能需要增加,向外界吸收热量;如果内能减少,则向外界放出热量;分别叫做吸热反应和

15、放热反应。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强酸或弱酸)和碱(强碱或弱碱)反应生成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强酸强碱的中和热都是57.3kJ/mol,因为反应的实质都是 H+OH-=H2O 。有弱酸或弱碱参加时,一般小于这个数值。反应条件为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因为对于放热反应来说,也并非像坐滑梯那样,一溜到底的。而是像在楼顶有一个到地面的滑梯,你要从滑梯上滑到地面,就得先从你所在楼层爬上楼顶, (这个过程就需要吸热!)再滑下去。 (这个过程就是放热的) ;有的吸热反应也不需要加热,它可以主动地向环境吸热;如果一个反应,开始的时13候需要加热,发动反应后就可以停止加热,这个反应就一

16、定是放热反应!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一般地是吸热的;金属和酸的反应一般是放热的;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2.原电池:利用一个能够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和还原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电极上)发生,从而在连接这两个地方(电极)的电路中获得电流的装置,叫原电池。由伏打发明的第一个原电池是由 Cu 做正极,Zn 做负极,稀硫酸做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叫做伏打电池。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Zn-2e -=Zn2+ 正极 2H +2e-=H2(正极材料 Cu 不参加反应)在原电池中总是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材料不参加反应) 。被还原的一般地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14二、关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初步知识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