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技术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901359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WPS 页数:2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线路技术规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架空线路技术规范 (一)气象条件 6.2.1 架空线路设计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已有线 路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采用10 年一遇的数值。 如当地气象资料与表6-1 典型气象区接近时,可采用典型气象区所 列数值。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见附录6-1。 6.2.2 架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对高压线路应采用离地面10 米高, 10 年一遇,10 分钟平均最大值。 空旷平坦地区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不宜小于25 米/秒。 山区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一般采用附近平地风速的1.1 倍, 且不应小于25 米/秒。 线路通过有屏蔽物(如建筑物、森林等)的地区,和两则屏蔽物平均高 度大于电杆

2、高度的2/3 时,其最大设计风速宜较一般地区减小20%。 6.2.3 设计覆冰厚度应根据当地城镇已有配电线路、架空通信线路的 运行经验确定。如无资料,除第气象区外,一般采用5 毫米。 典型区气象 表6-1 6.2.4 电杆、导线的风荷载按下式计算: 式中 W-电杆或导线风荷载(公斤): 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 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0.6 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1.1 导线直径17毫米 1.2 导线直径17毫米 1.1 导线覆冰,不论直径大小 1.2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导线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平方米); V-设计风速(米/秒)。 各种电杆均应按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的情况计

3、算(转角杆按转角等 分线方向)。 (二)导线选择和架设 6.2.5 架空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铝绞线。当高压线路,档距或交叉档 距较长、杆位高差较大时,宜采用钢芯铝绞线。在沿海地区,由于盐 雾或化学浸蚀气体地区,宜采用防腐铝绞线或铜绞线。 6.2.6 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6-2 所列数值。 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表6-2 注:重要地区指大、中城市的主要街道及人口稠密的地方。 6.2.7 高压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经济电流密 度见表6-3 所列数值。 裸导线经济电流密度(安/毫米 2) 表 6-3 6.2.8 低压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按计算最大负荷和允许电压损失确 定。 6

4、.2.9 用户端的允许电压偏移,须符合下列规定: 10 千伏及以下高压供电和低压电力用户为额定电压的7%。 低压照明用户为额定电压的+5%,-10%。 6.2.10 架空线路导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应按周围空气温度进行校 正,其温度校正系数见附录6-2 所列数值。 当导线按发热条件验算时,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一般取+70。若在个 别大跨越处因而影响造价较大时,也可取+90。验算时的周围空气 温度采用当地最热月份的月平均最高温度。 6.2.11 配电线路不应采用单股的铝线或铝合金线。高压配电线路不应 采用单股铜线。 配电线路导线的截面不宜小于表6-4 所列数值。 导线最小截面(毫米 2) 表 6-4

5、低压线路与铁路交叉跨越档裸铝绞线最小截面应为35 平方毫米。 不同金属或不同截面的导线不得在档距内连接。 6.2.12 三相四线制的零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单相制的 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6.2.13 高压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多回路线 路的导线,宜采用三角、水平混合排列或垂直排列。 低压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水平排列。 6.2.14 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应根据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运行 资料时,不应小于表6-5 所列数值。 架空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米) 表6-5 注:1.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 2.靠近电杆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对于低压线路不应

6、小于0.5 米。 6.2.15 同杆架设的双回路或多回路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 小于表6-6 所列数值。 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米) 表6-6 注:表中转角或分支线横担距上面的横担取0.45 米,距下面的横担 取 0.6米。 6.2.16 向一般负荷供电的高低压线路宜同杆架设。为了维修和减少停 电机会,直线杆横提数不宜超过四层(包括路灯线路),具体可按下 列三种情况确定: 一、仅高压线路时为二回路。 二、仅低压线路时为四回路。 三、高低压同杆时为四回路(其中允许有二路高压)。 同杆架设的线路,高压线路在上,低压线路在下。 架设同一电压等级 的不同回路导线时,应把较大弧垂(

7、即较小截面的)导线放置在下层。 路灯照明回路应架设在最下层。 6.2.17 向重要负荷供电的双电源线路,不应同杆架设。 6.2.18 高低压线路一般宜沿道路平行架设,电杆距路边可取0.51 米。 6.2.19 电杆上的零线,应靠近电杆,如线路沿建筑物架设时,应靠 近建筑物。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6.2.20 高低压线路的档距,可采用表6-7 所列数值。耐张段的长度不 宜大于2 公里。 架空线路档距(米) 表6-7 6.2.21 高压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接户线与邻相导线间的净空距离, 不应小于300 毫米;低压线路不应小于150毫米。 高压线路的导线与拉线、导线与电杆、导线与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

8、 应小于200 毫米;低压线路不应小于50毫米。 高压线路的引下线、接户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0 毫米。 6.2.22 通讯电缆与高压线路同杆时,其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5 米;广 播明线及通讯电缆与338 伏以下线路同杆时,其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1.5 米。 (三)电杆和埋设 6.2.23 架空线路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 6.2.24 各型电杆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 一、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二、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三、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 6.2.25 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计算,应采用安全系数的设计方法。普通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的强度

9、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构件采用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6.2.26 电杆是否装设卡盘和底盘,应根据气象条件、导线截面、土壤 承载力等条件通过诸确定。 当装设卡盘时,卡盘上口离地面不应小于 0.5 米,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线杆的卡盘应与线路平行,顺序的在线路左右侧交替埋设。 二、承力杆的卡盘应埋设在承力侧。 三、埋入地下的铁件,必须涂刷沥青油。 底盘、 卡盘和拉线盘,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有条件的地方可采 用条石制作。 6.2.27 电杆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计算确定。对一般土质,电杆 埋深不应小于表6-8 所列数值,但还应进行倾复稳定验算。 电杆埋设

10、深度(米) 表6-8 6.2.28 电杆基础的上拔及倾复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6-9 所列数 值。 电杆基础的上拔倾复稳定安全系数 表6-9 当土质不良(流沙地带等),杆基埋深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加 设人字拉线、卡盘及培土等辅助措施。 6.2.29 电杆组立后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并超出地面300 毫米。在 易为流水冲洗的地方埋设电杆时,尚须在电杆周围埋设立桩并砌以 石块,做成水围子。 (四)横担和绝缘子 6.2.30 高低压线路一般采用镀锌角钢横担,有条件时高压线路亦可 采用瓷横担。 6.2.31 15度以下的转角杆和直线杆,一般采用单横担,但跨越主要 道路时应采用单横担双绝缘子;1

11、5度至 45度的转角杆,一般采用双 横担双绝缘子;45度以上的转角杆,一般采用十字横担。 6.2.32 横担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线杆横担应装在负荷侧。 二、 终端杆、 转角杆、 分支杆以及导线张力不平衡处的横担,均应装在 张力的反向侧。 三、多层横担均应装设在同一侧。 6.2.33 支持铁拉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高压线路横担应两侧安装铁拉板。 二、 低压线路横担可以一侧安装铁拉板。 二、 四线横担装设垫铁时,可 以不装设铁拉板,一侧铁拉板应装设在B、C相的一侧。 6.2.34 架空线路绝缘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高压线路 1.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一般按表6-10

12、选用。 直线杆针式绝缘子的型号 表6-10 2.耐张杆宜采用一个X-3C型悬式绝缘子和一个 E-10(6)型蝴蝶式绝 缘子或取二个X-3C型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 二、低压线路 1.直线杆一般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 2.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蝴蝶式绝缘子。 三、绝缘子的组装方式应防止瓷裙积水。 6.2.35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瓷横担 3.0 针式绝缘子 2.5 悬式绝缘子 2.0 蝴蝶式绝缘子 2.5 6.2.36 在一般地区,绝缘子、绝缘子串或瓷横担的单位泄漏距离不应 小于 16 毫米/千伏(额定线电压)。 在空气污秽地区,应根据运行经验和可能脏污程度,增加绝缘子、

13、绝 缘子串或瓷横担的泄漏距离或采用防污绝缘子。 (五)拉线 6.2.37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或镀锌铁线,其截面选择应根据计算 确定。拉线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和最小截面或直径应符合表6-11 的 要求。 拉线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及最小截面 表 6-11 注:1.镀锌钢绞线破坏应力为120 公斤/毫米2。 2.镀锌铁线破坏应力为37 公斤/毫米2。 6.2.38 拉线应按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拉线与电杆夹角一般取45 度, 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0 度。 6.2.39 水平拉线跨越道路、厂区通道和其他设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跨越汽车通道时,拉线对路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5 米,对

14、行车 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小于6 米。 二、拉线柱倾斜角一般取1020 度,柱的埋深可为柱长的1/6。 6.2.40 线路的转角、耐张和终端杆的拉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线路转角在45 度及以下时,允许仅装设分角拉线。 二、线路转角在45 度以上时,应装设顺线行拉线。 三、当电杆两侧导线截面相差较大时,应装设对穿拉线。 四、终端杆应装设终端拉线。 五、 双横担,如为高压与高压或高压与低压时,应装Y型拉线;如为 低压与低压且导线在50 平方毫米及以下时,可只做一组拉线。 六、拉线盘的埋深一般不小于1.2 米。 6.2.41 郊外线路直线杆防风拉线的装设,应根据当地运行经验确定, 一般每隔10

15、基左右设一处。 6.2.42 因受地形环境限制,不能装设拉线时,允许采用撑杆。 撑杆埋深一般为1 米,其底部应垫底盘或石块。 撑杆与主杆的夹角以 30 度为宜。 6.2.43 钢筋混凝土电杆装拉线时,应装拉紧绝缘子。拉紧绝缘子应设 在距地面不小于2.5 米处。其型号应根据拉线截面的大小选择,见表 6-12。 6.2.44 拉线棒应采用热镀锌园钢,其大小应按承受的拉力计算确定, 并适当加大直径24 毫米,且不得小于16毫米。在腐蚀严重地区, 除镀锌外,尚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 拉紧绝缘子型号选择 表6-12 一、 低压线路拉线的下把,如采用拉线棒有困难时,可采用镀锌铁线 代替,但必须大于地面

16、拉线2 股以上,其直径不得小于54.0 毫米。 二、高压线路拉线的上下把的连接,应采用楔形线夹或UT 型线夹, 如有困难时,可采用心形环用花蓝螺丝固定或用镀锌铁线缠绕。 (六)接户线 6.2.45 由高低压线路至建筑物第一个支持点之间的一段架空线,称 为接户线。 6.2.46 低压接户线的档距不应超过40 米。 6.2.47 低压接户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应根据负荷计算电流 和机械强度确定,并宜考虑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其最小允许截面见表 6-13 所列数值。 6.2.48 高压接户线的档距不宜大于30 米。 其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铜绞线 16 平方毫米 铝绞线 25平方毫米 6.2.49 低压接户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6-14 所列数值。 低压接户线的零线和相线交叉处,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或采用绝缘措 施。 低压接户线的最小截面 表6-13 低压接户线的线间距离 表6-14 高压接户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450 毫米。 6.2.50 接户线在进线处的对地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低压接户线 2.7米 高压接户线 4.5米 6.2.51 跨越街道的低压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