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9013081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WPS 页数:18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智能建筑工程电源与接地施工技术标准 11.1 一 般 规 定 11.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系统电源、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工程 实施、系 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11.1.2 本章规定了智能化系统电源、防雷及接地系统的工程实施、检测和竣工 验收的内 容和要求。 11.1.3 在智能化系统电源、 防雷及接地系统检测中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 国家强制 性条文所要求的检测和验收项目,并应查验有关电气装置的质量检 验、认证等相关文件。 11.1.4 智能化系统的供电装置和设备应包括: 1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供电设备,包括建筑物内各智能化系统交、直流供电, 以及供 电传输、操作、保护和改善电

2、能质量的全部设备和装置。 2 应急工作状态下的供电设备,包括建筑物内各智能化系统配备的应急发 电机组、 各智能化子系统备用蓄电池组、充电设备和不间断供电设备等。 11.1.5 各智能化系统的电源、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检测,可作为分项工程,在各 系统检测 中进行;也可综合各系统电源与接地系统进行集中检测;并由相应 的检测机构提供检测记录。 11.1.6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检测和验收应包括建筑物内各智能化系统的防雷电 入侵装置、 等电位联结、防电磁干扰接地和防静电干扰接地等。 11.1.7 电源与接地系统必须保证建筑物内各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 设 备安全。 11.1.8 电源、 防雷及接地系统

3、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执行本标准第3.3节的 规定。 11.2 施 工 准 备 11.2.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 批准。 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11.2.2 主要材料 应急发电机组、 UPS、 稳压器、 蓄电池、 配电和整流设备、 电缆、 管材、 型材、 铜 棒、铜排、接地端子、紧固件等。 11.2.3 主要机具 施工机具:起重机械、 电焊机、 切割机、 电钻、 冲击电钻、 电工工具、 对讲机等。 测试机具:接地电阻测试仪、 兆欧表、 数字万用表、 稳压器、 示波器、 低频信号 发

4、生器等。 11.2.4 作业条件 电源与接地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接地汇流排已施工完毕; 2 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 3 设备机房施工完毕,机房环境具备安装条件; 4 独立接地系统室外部分已经完成。 11.3 材 料 质 量 控 制 1 智能建筑工程交直流供电设备、 配电和整流设备、 蓄电池、 电源缆线及附 件、防 雷接地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产品资料(包括硬件及 其软件)应完整,峨保资料齐全,主要设备应提供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证明文 件、 质量合格证、 检测报告及安装、 使用、 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进口产品还应 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所有设备及附件产品均应符

5、合设计要求。 2 进场设备及附件的外观应完好,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应符合设计(或合 同)要 求。 3 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应动作灵活,接触紧密,无锈蚀、损坏。 4 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5 设备的附件齐全,性能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6 稳压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其稳压特性,电压波动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说明 书的规 定。 7 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说明书的规定。 11.4 施 工 工 艺 11.4.1 智能建筑电源 11.4.1.1 工艺流程 设备基础制作安装电源设备安装线缆敷设设备接线、调试 11.4.1.2 施工要点 1 设备基础制作安装 按 建筑电气工程

6、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3032005 第6.4.2.1条的内 容执行。 2 电源设备安装 (1) 应急发电机组安装 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8SGJB3032005第8章的内容执行。 (2) 稳流稳压、不间断电源(UPS)安装 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302005 第9章的相关内容执 行。 (3) 蓄电池(组)安装 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3032005 第9章的相关内容 执行。 (4) 电源箱安装 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7JQ08SGJB3032005第6章的内容执行。 3 线缆敷设 线缆敷设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

7、术标准 ZJQ08SGJB3032005第1215 章的内容执行。 4 设备接线、调试 (1) 应急发电机组接线、调试 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 -2005 第 8.4.2.6 8.4.2.8条的内 容执行。 (2) 稳流稳压、不间断电源(UPS)、蓄电池(组)的接线、调试 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2005 第 9.4.2.3 9.4.2.5条的相 关内容执行。 11.4.2 防雷和接地 11.4.2.1 防雷工程安装 1 防雷工程包含接闪功能、 分流影响、 均衡电位、 屏蔽作用、 接地效果和合理 布线 等六项,均应达到设计要求。 2 接闪

8、器的安装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2005 第 26 章的内容执行。 3 避雷引下线的安装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 2005 第25 章的内容执行。 4 等电位联结施工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3032005 第 27 章的内容执行。 11.4.2.2 接地工程安装 接地工程安装按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3032005第24 章的内容执行。 计算机机房(包括其他弱电机房)的接地: (1) 四种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值要求: 1) 交流工作接地(交流电的设备作二次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 2) 安全保护接地

9、(机柜的外壳用绝缘导线连接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 3) 直流地(分直流地悬浮和直流地直接接大地两种)由设计确定接地电 阻值; 4) 防雷接地(可单独设置)应由设计确定接地电阻值; 5) 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均应小于1。 (2)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采取等电位措施。 (3) 多个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4) 接地引下线应选用截面积35mm2的多芯铜电缆,以减少高频阻抗。 (5) 机房内的非计算机系统的管、 线、 风道或暖气片等金属实体,应做接地 处理,接地电阻应小于4。 (6) 计算机终端及网络的节点机均不宜就地做接地保护,应统一设计,以 防因地线间的电位

10、差而损坏设备或器件。 2 综合布线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 (1)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 或 BD)端应接地,终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 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或接地电位差1Vrms。 (2) 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选用的绝缘铜导线的截面 积应大于 616 mm2(接地距离30m)或1650mm2(接地距离100m)。 (3) 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 (4) 上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选用的绝缘铜导线截面 积应不小于25mm2。 (5) 金属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6)

11、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 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时应与此相接,使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3 智能化楼宇(小区)的供电接地系统应采用TN-S系统。 4 电信设备的接地。 以下电信设备均应接地,以防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抑制电气干扰: (1) 直流电源、 电信设备的机架、 机壳、 人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 (2) 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 (3) 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 (4) 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 内机框与机架、 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 的外露导电部分。 (5) 电缆、 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 避雷器

12、、 保护器等。 (6) 配电屏、 整流器屏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 机框在电 气上已连通时,仍需与PE线或 PEN 线相连。 5 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当能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屏蔽及其正确 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式,按设计要求进行可靠接地。 (1) 设备外壳应与PE线连接; (2) 屏蔽管路两端应与 PE 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 PE 线可靠连 接; (3) 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 地坪)设施均须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 11.5 成 品 保 护 1 设备机房的门应加锁,未经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准人内。

13、 2 工程至交工期间需设专人值班。 3 室内保持清洁干净、走道畅通、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1828,相对 湿度 30%75%室内严禁用火及吸烟。 4 在机房内施工时,必须采取保护和防尘措施,以免碰撞损伤设备。 11.6 施工安全、环保措施 1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人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 接零 (PEN)可靠,并符合相关规定。 2 危险环境(易燃易爆环境下)施工用线路的电线和电缆额定电压不得低 于 750V,且缆线必须穿于钢管内。 3 应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 防范危险、 预防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对施 工现场 实行封闭管理。 4 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

14、可能造成损害的,施 工企业应 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 施工中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措 施控制和 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 废气、 废水、 固体废物以及噪声、 振动对环 境的污染和危害。 11.7 系 统 检 测 主 控 项 目 11.7.1 智能化系统应引接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 2005 验收合格的公用电源。 11.7.2 智能化系统自主配置的稳流稳压、不间断电源装置的检测,应执行建 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2005中第9.7.1条的规定。 11.7.3 智能化系统自主配置的应急发电机组的检测,应执行 建筑电

15、气工程施 工技术标 准ZJQ08SGJB3032005中第8.7.1条的规定。 11.7.4 智能化系统自主配置的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的检测,应执行 建筑电气 工程施工 技术标准ZJQ08SGJB3032005中第6.7.1.8条的规定。 11.7.5 智能化系统主机房集中供电专用电源设备、 各楼层设置用户电源箱的安 装质量检测,应执行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ZJQ08SGJB3032005中第 10.6.1.2条的规 定。 11.7.6 智能化系统主机房集中供电专用电源线路的安装质量检测,应执行 建 筑电气工 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3032005中第12.7.1 条、第13.7.

16、1 条、第 14.7.1条、第 15.7.1条的规定。 11.7.7 智能化系统的防雷及接地系统应引接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 准 ZJQ08SGJB3032005验收合格的建筑物共享接地装置。 采用建筑物金属体 作为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 11.7.8 智能化系统的单独接地装置的检测,应执行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 准 ZJQ08SGJB3032005 中第 24.7.1.1条、 第24.7.1.2 条、 第24.7.1.4条、 第 24.7.1.5条 的规定,接地电阻应按设备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11.7.9 智能化系统的防过流、过压组件的接地装置、防电磁干扰屏蔽的接地装 置、防静 电接地装置的检测,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可靠。 11.7.10 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的检测,应执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技术标准ZJQ08SG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材标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