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00291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月考历史试题2017年9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卷注意事项:第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1.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

2、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A.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2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C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D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3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

3、在削弱国王势力 B重在整肃地方吏治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4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A避免了决策失误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平衡了中央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5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产出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为铲除”中共根据地教

4、科书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C辛亥革命促使清朝同时结束 D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民众自卫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A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 B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C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 D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7. 清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A. 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B. 确保了官员皇递奏折的权利C. 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D. 建立起近代文秘

5、制度的雏形8.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A.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B.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C. 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D.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9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他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10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

6、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B力图打破两级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

7、中央集权制12.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A.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B. 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C.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D. 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13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 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A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8、逐渐完善C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14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做法有利于A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B壮大中国共产党C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 D改组中国国民党15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A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9、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接受共产国际指导 D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16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7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

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18.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B.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C.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19.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

11、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B.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20.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C.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21.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

12、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 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C. 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 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22.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土地改革的全面

13、推行2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 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24.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 和平建国问题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2

14、5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制度是指A.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内阁制27“中书令、侍中佐天子而统大政”佐天子而执大政,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凡军国之务,(侍中)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