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002802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科升本科.ppt(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 政治考前辅导 专科起点升本科 2017年9月,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占28%(42分左右)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65%(98分左右) 第三部分时事 约7%(10分左右),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 约53%(80分) 辨析题 约13%(20分) 简答题 约20%(30分) 论述题 约14%(20分),学科要求: 哲学部分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掌握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偏重历史,以记忆为主。 多关注新闻,一般不会考

2、太难太偏的时政,国际新闻主要考涉及到中国的,或者是美、英、法、德、日、俄、韩、印等国新闻。,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二、唯物论 三、辩证法 四、实践论 五、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规律,一、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1、概念: 哲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主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要求:理解性地记忆,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一、定义 1.本质: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

3、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016年真题,二、基本问题 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 两个方面: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4、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 四条论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三、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基本派别) 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 依据哲

5、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形态: 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 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归

6、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根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与此相交织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概括来说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 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

7、能性,即唯物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2.一元论与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 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从根本上讲,也是唯心主义),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 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

8、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为,属于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不属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对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回答: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联系、变化、发展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学说,不构成哲学的基本派别,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哲学发展的趋势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我国汉代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 ) A辩证唯物主义和

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对立 B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对立 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4否定世界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二元论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旧唯物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 ) A两者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 C意识的能动性问题 D实践和认识关系问题,一、马哲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前提 理论来源。,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提示了社会历史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

10、: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发展) 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2.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取得了巨

11、大进步,其中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3.思想理论来源:19世纪上半期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涉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与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 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狭义地说,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三、特征与定义 1.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

1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对立)又有联系(统一)。 二者的区别: 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方面或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者的联系:每一时代的哲学都以该时代的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哲学所概括和总结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又可以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2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哲学依赖具体科学,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B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C具体科学可以代替哲学 D哲学是

13、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是哲学,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对应:哲学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的内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而且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3.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涉及:哲学的阶级性 对应: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这是从哲学的阶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

14、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和伟大的工具;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页,把练习题做一下,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世界的哲学范畴 旧哲学对物质的理解 唯心主义: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朴素唯物主义:具体可感知的实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属于原子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人们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第二章:物

15、质与意识,张三活了几十年,运动,静止,腐烂 分解 化入 空气 泥土,案例,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两者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 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物质运动的

16、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特点: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也不可分,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绝对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物质运动是客观规律,不可改变。,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非生命的反映形式、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意识是社会历史(劳动和交往)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存在依赖于人的大脑这种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