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00228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7届高三10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三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查历史试题 2016.10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共50分)注意事项: 1. 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 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

2、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单位产量低 B农民赋税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严重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 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3. 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其目的是 ( )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C.打

3、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 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4.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C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5.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战乱的严重破坏C经济重心向南移的趋势 D经济重心难移的过程已经完成6. 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这些珍贵的

4、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 )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B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D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7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8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5、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B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9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10.“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

6、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11.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推断( )国家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倍数4.232.62.2A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C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导致物价波动12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3.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

7、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妇女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启蒙思想的传播C家庭结构的变动 D女权运动的发展14.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

8、场最终形成15.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的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的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这表明( )A. 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 D.金融资本推动了扩大再生产16.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

9、,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17“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通 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该情景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布物美价廉,成为国人首选 B开埠通商,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追求时尚,享受生活成为主流 D机器产品竞争力强,完全占据中国市场18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并大量出口。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B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C

10、中国传统农业的倒退 D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19.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B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20.轮船招商局章程中写道,“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 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这一观点 ( )A. 蕴含了商战的思想 B.有利于船舶业发展 C.体现了中体西用论 D.抨击了官商的勾结21. 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

11、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22. 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 A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B.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23.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农会法,提出重建农会组织, “一方面提高其社会道德,增进其智识技能,促进其生产与生产额,以达到改善生计之目的:一方面健全其组织,对内则使其协助政府,实行本党之土地政策”。这说明 A

12、.国民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国民政府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得以实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正在进行中 24.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25.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反映

13、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第卷 (共50分) 注意事项:1. 第卷共两个大题,共50分。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26(26分)中国和英国在前近代时期经济发展都已达到了原始工业化阶段,但二者的出路却大相径庭。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