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4625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2、。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2)对峙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军事“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华约”对抗“北约”3.影响(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欧洲: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一分为二。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处于核战争的边缘。(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

3、联合的欧洲(1)背景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2)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战后日本的崛起(1)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主

4、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和不结盟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4)影响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5、2)苏联解体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2“冷战”后的形势(1)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3)表现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

6、为主导的单极世界。ks5uks5uks5uKS5U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高频考点一、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例1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注:自治领是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这表明中国政府 ()对香港问题持谨慎

7、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尊重英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一国两制”政策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与灵活性ABC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从材料中“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可分析出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持谨慎的态度;香港只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中国的领土,主权在中国,排除;“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ks5u【答案】D【变式探究】邓小平曾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该言论主要强调 ()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一国两制”理

8、论遭到了质疑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答案】C 高频考点二、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例2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赞扬了 ()A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B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解析】“一国两制”理论提出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

9、国家统一的政策,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未涉及国家统一的理论,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无关,故D项错误。ks5u【答案】A2(2015黄山质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10、答案】A高频考点三、“一边倒”的方针及其原因例3 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政策,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到19

11、57年,因为中苏关系开始出现波折,此种情况下,毛泽东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时期从国家利益出发,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A项正确。 【答案】A【变式探究】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答案】B高频考点四、和平共处五项原

12、则的特征例4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的方针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战略【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A项正确;B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出现于80年代,强调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排除;D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背景下

13、提出的外交战略构想,与材料背景不符合,故排除。 【答案】A【变式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故选C项。ks5u【答案】C高频考点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14、原因例5 “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重返联合国【答案】D 【变式探究】1961年美国在安理会制造“”的图谋失败后,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属于重要问题事项”的提案,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当时有人分析,这一提案反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据是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日益衰落B美国被迫放弃分裂中国图谋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D发展中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设置了种种的条件和障碍,但是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进入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的支持力量也在不断地增强。故选D项。 【答案】D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