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94536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语文答题技巧.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1、考试形式及时间,一、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闭卷考试,笔试,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结构分析,语言知识及运用 24分(语音题、识字题、选词题、成语题、语病题、选句题 4分/题) 现代文阅读 41分(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 25分(问答题) 写作 60分,二、语言知识及运用,答题技巧,二、语言知识及运用,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排除法。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

2、.几点常规的提醒。 (1)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解嘲 解数 善解人意 不求甚解 B和面 和缓 和衷共济 随声附和 C差池 差距 差额选举 差强人意 D标识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2)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可使用排除法,从词意去判断) A防范 兼收并蓄 流离失所 过尤不及 B配给 染眉之急 貌合神离 旗开得胜 C企盼 相机行事 手疾眼快 置若罔闻 D滞留 曲指可数 借古讽今 昭

3、然若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修葺 赡养 针灸 如火如茶 B凋敝 浩瀚 焕发 以逸待劳 C浸渍 骁勇 惬意 精兵减政 D气概 对峙 纰漏 融会贯通,二、语言知识及运用,(3)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可通过语境判断)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于文化遗迹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何必要抹去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更何况,收拾起来的 前夜的残梦, 今日的游戏。 A或 即使 仅是 不是 B还 如果 仅是 不是 C还 如果

4、 不是 只是 D或 即使 不是 只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 的古塔,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任何人都可能被别人批评和议论,但必须是 的和实事求是的。 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边远小镇的经济发展。 A品位 侵蚀 善意 制约 B,品格 侵袭 善意 限定 C品格 侵蚀 诚意 限定 D品位 侵袭 诚意 制约,二、语言知识及运用,(4)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二、语言知识及运用,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

5、的是 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B.汽车在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失利后的俄罗斯队姑娘们黯然神伤。,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以2009年成考语文试题为例),一、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6、 现代文阅读之口诀。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当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过渡句过渡段,什么承上启下,什么铺垫烘托,还是要理解的,平时脑子里还是记一些有关文章理论的术语。,三、现代文阅读,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

7、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 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三、现代文阅读,四、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四、古代诗文

8、阅读及鉴赏,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

9、“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第六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预备知识二: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

10、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

11、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重

12、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13、)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古者谏无官, 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诲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于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者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祜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 “某也忠,某也诈,某也 直,某

14、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谏:进谏。萃:集中。天禧:宋真宗的年号。责其职事:责成他们掌管进谏之事。 庆历:与下文的“嘉枯”都是宋仁宗的年号。钱君 指钱惟演,曾任枢密使,为人正直敢 言。光:作者司马光自称。 16根据作者的叙述,用自己的话,概述汉朝建立以前和建立之后在进谏制度上有什么不同?(4分) 17作者为什么说谏官的责任重大?担任谏官的人应该怎样履行职责?(用自己的话概述) (6分) 18把文中画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其目的是什么?(6分),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古诗题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

15、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四月十日出郊 范成大 约束南风彻晓忙,收云卷雨一川凉。 涨江混混无声绿,熟麦骚骚有意黄。 吏卒远时闲信马,田园佳处忽思乡。 邻翁万里应相念,春晚不归同插秧。 这首诗的前两联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请加以解释,并说说这两联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诗的尾联,诗人是从什么角度叙事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4分),四、古代诗文阅读及鉴赏,五、写作,五、写作,一、命题作文掌握的两原则: 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 标题意义上的内在原则。 二、材料作文 提炼主题法 多向思维法 联想法 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