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894182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7.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礼宾礼仪知识讲座_(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交礼仪与现代国际礼仪简介,2,外交礼仪和常用国际礼仪简介,一、礼仪的定义和学习国际礼仪的现实意义 二、常见的礼仪问题及我国礼宾改革 三、外交礼仪和常用国际礼仪简介,3,早在狩猎时代,人们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恶意和手中没有武器而摊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手掌心,之后演变成了握手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畏惧或自己的虚弱,愿以低头俯身的姿势面向对方,之后演变成了表示尊重对方的鞠躬礼等,都说明人类循礼,源远流长。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礼仪是人们步入现代社会文明的“通行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摆脱愚昧、野蛮和落后,走向进步、开化与文明的标志。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对文明和美的追求。,一、礼仪的定义

2、和学习国际礼仪的现实意义,4,“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人们相互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 “礼”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风貌,也是一国文明程度的反映,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什 么 是 礼?,5,什 么 是 礼?,在西方,“礼”一词往往指上流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或宫廷礼仪,以及官方生活中公认的准则。 在中古和近代,不管是在皇宫、王室之内,还是酒席之上,西方国家都有着十分严格和复杂的礼仪要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西方宫廷礼仪不谋而合。 西方各国都非常重视礼仪。他们认为礼仪是一个人通向文明社会和

3、主流文化的通行证。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是人们和谐相处和愉快生活的保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西方宫廷礼仪不谋而合。,6,西方礼仪的渊源,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开庭时总是安排既庄严肃穆,又戒备森严,并把各种规则及法庭纪律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让所有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不仅在法庭上,在社交活动中人们也应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以此保证文明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 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演变成“COURTESY” (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和“PROTOCOL” (外交和军事次序上的礼

4、规礼仪) 三层含义:一是谦恭有礼的言谈举止;二是教养和规矩;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7,“礼” 的 渊 源,“礼”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春秋时代刘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 “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礼,这“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他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把“礼”当作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手段、治国治民的根本。,8,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

5、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平繁,人们更需要用社会“礼节”来调整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即使是豪门巨富、达官贵人,在对待随从侍者、仆役时,有时也不能不说一声“请”,“谢谢”,“对不起”等客套话,以显示自己的教养,维护表面上的平等。,9,各 具 特 色 的 礼 仪,自从有了国家和阶级,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礼仪。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埃及和我国,都具有各民族特点的礼仪。即使各宗教虽派别有所不同,也有各自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有些国家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 中国传统

6、的礼仪:抱拳,作揖;献哈达(西藏地区) 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 日本人的鞠躬礼, 东欧国家:面包+盐 西方国家:礼节性拥抱、接吻。,10,中式礼仪和西方礼仪的差异,中式礼仪 具有重视血缘和亲情、强调共性、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礼尚往来等几个特点, 西方礼仪 则强调个性、崇尚自由,同时尊重妇女、女士优先、讲究平等、自由开放。 中外人士都把信守时约、相互谅解、求同存异、入乡随俗作为国际礼仪的基本点。,11,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1、国家政府: 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需要 2、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部门: 大外交、大外事、大民间交往的需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地方“经济发

7、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3、老百姓: 读书、探亲、旅游、继承遗传等需要 为了让国家、单位以及个人的形象在世人心里更加美好,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要掌握并遵守国际惯例、现代国际礼仪、国际公约、涉外法律、。,12,19792014年自治区因公出国境人数一览表 自治区出国总人数: 人次,2012年和2013年因公出访的人数分别为 和 人次,其中从事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占85%。 国家旅游局统计:1976年以前,中国每年出国人数10000人次/年 2013年中国公民出国人数为近5000万人,境外来客约2400万人次,13,二、常见的礼仪问题及我国礼宾改革,外事无小事 - 案例 时间观

8、念: - 80年代初,自治区外办一个重要代表团赶不上飞机离乌,机票全部重新购买; - 2012年蒙古国驻华大使代表团,因堵车,未能赶上飞机,所幸南航也有失误,下一航班登机; - 客人己到车站或饭店,领导在路上、陪同还在家里、,14,礼宾失误与疏忽,行李的重要性 79年9月,丹麦王国女王访华,因未能及时取到行李换装,欢迎宴会被迫推迟。 北欧驻华大使代表团的行李箱 礼宾疏忽 80年9月,意大利总统夫妇佩尔蒂尼访华时误放了意大利国歌。,15,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授权有限 - 新闻报道中的失误案例,新闻报道失实 86年11月1莫桑比克总统专机失事后,我新华社发生一起新闻误报事件。 新闻报道也要“国际接

9、轨”,保持信息的透明度,要规范化、制度化,及时、准确、规范地报道案件新闻 领导人站错位的图片不能登 一些政府机关不能正确面对外界的新闻采访、信息不够透明 新闻报道刊登版面和领导人的先后次序出错,16,外事无小事 - 案例,敬酒及饮食禁忌: - 外宾被“敬酒”后醉倒; - 吃海鲜需谨慎 ; - 清真食品要核查; 安全第一: - 注意交通安全,坐车要系上安全带; - 学会关车门:先查看车门边,无障碍物后,再轻轻地关车门,以防伤及他人的手脚。,17,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领导优先OR女士优先?尊重老人和妇女问题。 不恰当的着装:重要场合不穿礼服;穿西服不打领带;穿西装逛海滩、穿睡衣(内衣)上街或会见

10、外宾;穿袜子露脚趾等、 未征询同意就吸烟;用勺喝咖啡;会客或宴请时打手机;个人茶杯的不当使用、 未预约就上门拜会、不守公共秩序、违反一米线的规定、不排队(夹塞)、 左为上还是右为上?多部门领导人出席外事活动如何排序?,18,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外宣资料“中国式”的表述引起误解;信息太少、太空洞; 签字中外文本不一样,文字打印有误。 外宾来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日程安排不要太紧或太松跨, 没有给外宾留有“可自由支配时间”,换衣服、上厕所等,19,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升挂国旗不符合国旗法要求 对外诚信度与“涉外造假”问题 不守信用、不守时、迟到或失约 涉外文书、邀请信造假 参加涉外活动忘带名片

11、 不了解他国文化、习俗就乱说一气 送礼商品化、无个性、无特色、无纪念意义、无针对性 各类安全问题:丢护照、丢现金、遭抢劫、被偷窃、交通事故、伤亡等案件时有发生。,20,涉外案件呈上升趋势,常住自治区外国人(外侨)、外国专家、外方经理(工程师)、外国留学生约有千人,自治区的外国商贸机构及各种非政府组织有近数十家,涉外案件频发。 宗教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国际商贸纠纷、外资企业的劳资纠纷、跨国贩卖毒品事件、偷渡移民、走私;出国人员、华侨、留学在国外被偷、受伤和死亡案频发。,21,没有诚信就没有未来,打造诚信外事,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出国代表团回国后,不落实对外的承诺和协议; 出国代表团在外“三超”:

12、 超日程 - 在外停留时间超出审批时间 超国家 - 实际访问国家超出任务批件允许的国家数 超任务 - 擅自改变出访任务和计划 假涉外法律文书 假邀请信 假公证书 假发票,22,涉外活动中常见的问题,不文明的不良习惯: 喧哗吵闹、说脏话、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酒文化的差异:宴请中途离席、不打招呼就闯宴会厅串门敬酒;轮流劝酒和灌酒,喝酒过度出洋相。 在非吸烟处“吞云吐雾”,且烟灰烟蒂随意扔; 攀爬景点雕塑拍照 不遵守一米线,不排队、不经同意就夹塞; 男性团员“拍肩拉手、过分亲热”遭人怀疑是同性恋; 在饭店大厅的沙发上斜躺或睡觉; 吃自助餐时,过量取食、浪费食品;,23,文明要靠“礼”来养成,从野

13、蛮时代到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物质文明并不是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不少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人,言谈举止却还停留在野蛮时代,这是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 人的健全的精神文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后天教育;读书明理,旨在做一个高尚的人。 德性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古人将之分为:孝道、敬长、爱幼、睦邻、诚信等-这就是“礼”。,24,文明要靠“礼”来养成,践行礼就是在按照德性的要求生活,让你有君子的风范,自觉规范行为,知书达礼。 西方的“贵族教育”和中国的“蒙童教育”是相同的:洒扫、应对、尊老、敬长、礼让、坐卧等行为教育,旨在使孩子的行为受到理性的约束,而不致过于放纵,过于自我, “习惯成自

14、然,少成若天性”;久而久之,一代人、整个社会的移风易俗就完成了。 领导和公众人物要成为“礼仪之邦”的表率。中华腾飞不仅仅是经济腾飞,还有国民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二者缺一不可!外事官员负有教化民众的责任,必须用自身的操守和道德形象来为民众垂范。名人和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带头提倡文明、讲究礼仪、礼貌用语、规范行为。,25,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每个公民应遵循一条基本准则,公司、企业、社会团体或政府部门的代表在对外场合的言谈举止,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不仅关系到本单位或部门的体面,而且会影响到项目合作、买卖交易等的成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荣誉。 当你在自己国家时,你不过是成千上

15、万公民中的普通一员;在国外,你不再是普通人,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就是“中国人”、“西班牙人”、“美国人”的代表; 在涉外场合的言论、行为举止已不仅仅是一种私人行为,而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直接决定或影响他人对中国的评价。,26,行为举止要端庄,举止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蔼然可亲。 手势不要过多或用手指着人说话,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 站立,身子不要歪靠斜立,不半坐在桌子或椅子背上。坐时,腿不摇,脚不跷。 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椅上或躺在沙发上。 走路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在

16、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27,三、外交礼仪和常用国际礼仪简介,常用国际礼仪简介 礼宾次序的重要做法和原则 外交礼仪介绍 服饰及其他,28,1、常 用 国 际 礼 仪 简 介,定义:国际礼仪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的交往。国与国之间既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同时又不断地有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的发生。 长期的国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他较之一个国家内的礼仪规范又发展了一步,并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29,中西方见面时的语言表达的区别,中国人见面时的习惯问候语: 饭吃了没有?你到那里去?你在忙什么呀? 多大了?结婚了没有?有几个孩子? 你月工资有多少?发了多少奖金? 外国人见面时的习惯问候语: 熟人之间 早安、晚安、你好 你身体好吗?最近如何? 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 最近休假去了吗? 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好吗?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