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890700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呼吸衰竭 Acute respiratory lailure,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血气分析 4.胸部X线 5.其他检查,(一)诊断,1.病史 有发生呼吸衰竭的病因,有可能诱发急性呼衰的病因。 2.临床表现 有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蓄积的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血气分析的结果。 一般来说,成年人,位于海平面水平,在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时,若Pa0260mmHg, PaC02正常或低于正常时 即为低氧血症或I型呼吸衰竭;若Pa0260mmHg, PaC02大于或等于50mmHg时即为高碳酸血症或型

2、呼吸衰竭。,3.血气分析,4.胸部X线 是明确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和病变范围、程度的重要的辅助检查。根据胸部X线能了解心脏及气管的状态、骨折、气胸或血胸的存在,以及有无肺炎、肺水种、肺实变、肺不张等改变。 5.其他检查 胸部CT较为灵敏。能够捕捉相当微细的病理改变,也是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方法之一。,第四节 治 疗,1.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紧急抢救的急症。 2.处理要求正确、迅速、果断、有效。 3.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因治疗 (二)呼吸支持疗法 (三)控制感染 (四)维持循环稳定 (五)营养支持 (六)预防并发症,治疗原则,在保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

3、留和代谢功能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病因治疗,必须充分重视治疗和去除诱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只要原因解除,呼吸衰竭就有可能自行缓解。 对于原因不甚明了的急性呼吸衰竭,也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二)呼吸支持疗法,1.保持气道通畅 2.氧疗 3.机械通气 4.体外膜肺氧合,1.保持气道通畅,是最基本、最首要的治疗措施,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2.氧疗,1.氧疗目的: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的氧来提高PA02,改善Pa02和血氧饱和度。 2. 合理的氧疗:能减轻呼吸作功和降低缺氧性

4、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氧疗的给氧途径,鼻导管最高提供的FiO2为40% 简单面罩 60% Venturi面罩 24-50% 无复吸入面罩 70-80% 机械通气 100%,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疗的方法,型呼吸衰竭,吸入高浓度氧35%,型呼吸衰竭,吸入低浓度氧35%,3.机械通气,主 要 目 的,维持适合的通气量,改善氧合功能,减少呼吸作功,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急性呼吸衰竭所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蓄积,若经过一般给氧治疗仍不能纠正者均应视为机械通气的适应证。,2.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机械通气方式,应根据具体病情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呼吸机和通气方式。 机械通

5、气主要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种方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适应症,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 气道分泌物多且有排痰障碍; 呕吐反流误吸可能较大; 全身情况差,疲乏明显; 严重低氧血症或和二氧化碳潴留,大危及生命的程度; 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以鼻(面)罩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一种机械通气方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优点,操作无创, 减少器官插管和器官切开的需要, 缩短监护室停留时间, 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降低住院病死率。,适应症,主要用于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反流误吸可

6、能性小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NPPV禁忌症(2000年国际共识会议),四、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利用体外膜肺来提高PaO2和(或)降低PaCO2,从而部分或完全代替肺功能。 主要治疗患有极度严重但有潜在可逆的肺部疾患病人。,(三)控制感染,1.严重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等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控制感染是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2.存在感染时需合理地选用抗生素。无感染的临床症候时,不宜将抗生素作为常规使用。但危重病人,为预防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原则上抗生素选择应根据

7、病原菌的性质,病人的血、尿、便、痰、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以及对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加以选择。,3.临床上,首先根据病情,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对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应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兼顾病人全身状况及肝、肾功能状态,以增加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 对应用多种作用强、剂量足、疗程够,而效果不显的病例,应考虑抗生素选择是否合理、细菌是否耐药、有无产生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如霉菌感染、机体是否严重衰弱、反应差等因素,从而影响抗菌效果。 4.抗生素除采用静脉、肌肉途径给药外,还可局部给药如雾化吸入和经气管内滴入,以提高疗效。,(四)维持循环稳定,1.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

8、潴留本身会影响心功能,加之PEEP的作用,使静脉回流减少、肺泡膨胀后肺血管阻力(PVR)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加重,随着右心室的扩大,改变了左、右心室的形状、容量及舒张末压,使室间隔发生移位,从而使左心室充盈减少,结果均使心输出量降低。 2.常与急性呼吸衰竭并存心血管疾患也将加重心脏负荷。,急性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及时纠正低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以及强心、利尿,必要时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改善循环功能并维持其相对稳定。,(五)营养支持,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及热量十分重要,能量供给不足是产生或加重呼吸肌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能量的供应尽量选择经胃肠道的方式,不适当的补充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会增加二氧化碳产量,加重呼吸肌的负担。,(六)预防并发症,1.急性呼吸衰竭时由于低氧及(或)高二氧化碳血症,常可导心、脑、肾、肝等功能不全。 2.急性呼吸衰竭时,脑水肿的预防与治疗,肾血流量的维持,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以及各种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