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89972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1商人的出现材料一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材料二祝融作市。世本作篇材料三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解读】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有不少传说。以上材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一讲的是“神农作市”。材料二讲的是“祝融作市”。三国蜀汉人谯周在古史考中也说:“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说明在新石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产品增多,于是人们开始从事物资交换活动。材料三所引是商灭亡后,周公对商遗民所说的话。意思是:殷商旧都的殷民们,从

2、今以后,你们要自食其力了,要专心致志地种好庄稼,要为你们的父母、长官奔走效劳。在农事完毕后,可以牵着牛车,赶快到外地从事贸易,以孝敬赡养你们的父母。这是关于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最早的记载。有学者推断,今称做生意的人为商人,这个名称就是起源于商代。与商业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是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它产于南海和东海,起初是作为一种比较贵重的装饰品输入北方,后来被人们当作货币使用。商代,商业活动增多,贝成为重要的媒介,是人们拥有财富的象征。考古发掘发现,将贝作为随葬品埋入地下的现象相当普遍。一般墓葬随葬数枚、数十枚,1976年发现的安阳殷墟妇好墓一座墓就出土6 000多枚贝,这是相当惊人的财富。【注释

3、】妹土:殷商故土。妹,即沫,今河南淇县北。嗣尔:嗣,嗣后,从今以后。尔,你们。纯:专一。艺:种植。事厥考厥长:侍奉你们的父辈和长官。事:侍奉。考:父。长:长官。肇:敏捷,意为赶快。服贾:从事贸易。2春秋独立的商人材料一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六年材料二(僖公三十三年,

4、秦军)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是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材料三荀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诸褚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荀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材料四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

5、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而益彰者乎?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五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解读】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原来“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不少独立

6、的商人。以上材料显示:郑国重商,商人与郑国国君有盟约,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则不干预商人经商。材料二、三讲述了弦高矫命犒秦师和郑国商人设计解救晋国大夫的故事。弦高机智地哄骗了秦军,使之攻打郑国的计划落空;郑国商人打算利用经商的机会解救荀罃,说明郑国商人主动参与政治活动,同时说明商人可以独立经商,人身不受限制。材料四、五讲的是著名商人子贡和范蠡成功经商的故事。子贡“结驷连骑”到各地经商,受到国君的接待“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说明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高。范蠡头脑灵活,“与时逐”,“善治生”,“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人的鼻祖。【注释】宣子:即韩宣子,晋国大臣。环:玉环。谒:请求。守器:保管的

7、器物。成贾:成交。庸次比耦:共同合作。艾杀:清除。蓬、蒿、藜、藋:指各种野生草木。乞夺:乞求掠夺。利市:赚钱的好买卖。宝贿:奇货。勿与知:不过问。乘韦:四张牛皮。步师:行军。不腆:腆,厚。不腆:当时客套用语。淹:淹留。积:供应。不继:没有后援。荀罃:晋国大夫,与楚作战被俘,后被放归晋国。寘:放置。褚:囊。视:看待。废著:卖贵买贱。废,卖出。鬻财:经商。赐:端木赐,即子贡。不厌糟糠:连糟糠都吃不饱。厌,同“餍”,饱。束帛之币:束帛这类赠礼。先后:辅助,相助。计然:春秋战国之际人。一说“计然”是范蠡所著书篇名。还有人认为计然即越大夫文种。扁舟:小船。陶:今山东定陶。责:要求。治生:经营产业。贫交:

8、贫穷的朋友。疏昆弟:远房同姓的兄弟。听:听任。息:增长,指发展。3活跃的战国商人材料一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

9、长,非苟而已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材料三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解读】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商人。以上材料介绍了白圭、吕不韦经商的情况,显示了他们的经商理念和人生价值观。白圭大约是战国初年人,与在魏国变法的李悝同时或稍后。他“乐观时变”,擅长经商,是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

10、商人。他把自己的经营方法归纳为八个字,叫做“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在丰年或粮食大量上市的季节,粮价下跌,白圭就收购粮食,这就是“人弃我取”;歉年或青黄不接之际,农民生活困难,粮价上涨,白圭就出卖粮食,这就是“人取我与”。白圭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目的,是在不等价交换中获得利润。白圭经商,注意节约开支,吃苦耐劳,“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他善于掌握经营时机,“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当机立断,不坐失良机。白圭经商讲究计谋策略,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白圭的经商理念内涵十分丰富,他说“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

11、终不告之矣。”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够不上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白圭的经商思想,有较多的合理因素,尤其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正如司马迁所说:“非苟而已也。”意为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白圭经商本领高强,为商人所推崇,“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是战国的另类商人。他本来也是一个善于经商的人,“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是他不满足,还要进行政治投机,他认为秦国派往赵国作人质的公子子楚“奇货可居”,便使用各种手段使子楚回国,成为秦国的国君,吕不韦也因功而成为相国,封文信侯,富至“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人

12、。”【注释】与:通“予”,给予。此处意为出售。岁孰取谷:丰收年成就收购粮食。孰:通“熟”。茧出:蚕茧上市。食:粮食。太阴:指木星。卯:地支的第四位。穰:丰收年。至午:木星在午的方位。午:地支的第七位。积著:积蓄。率:大体上。岁倍:每年增加一倍。长钱:增加收入。下谷:廉价的谷物。长石斗:增加产量。薄饮食:不讲究吃喝。趋时:抓住时机。生产:经商致富之事。祖:效法。长:专长。苟:不严肃。质子:两国交往派往对方作人质的太子或宗室子弟。异人:即子楚,秦昭王之孙,孝文王之子。赢:余利、利润。力田:努力耕田。疾作:辛勤劳作。煖:同“暖”。泽:恩泽、恩惠。4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一夫山西饶材、竹、穀、卢、旄、

13、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

14、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商邑翼翼,四方是极。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解读】潜夫论是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著作。王符在书中讨论了治国安民之术,批评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材料显示了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1司马迁概述了汉代商业发展的面貌,表明当时从木材、牲畜、到金属、鱼、盐、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工艺品等均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商人是利用各地物价的差异进行贩卖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不需要官府的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竭尽自己的才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商业活动“若水

15、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2材料二是王符批评东汉后期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但也可看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秦汉时期虽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在政治上和生活上予以种种限制,使从事商业的人的社会地位低人一等,以促使人们轻商重农,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商贾之利仍然比农耕大得多,加之封建统治者追求享乐奢侈的生活,而离不开工商业,故汉王朝虽然多次发布抑商法令,但收效甚微。正如晁错指出的那样:“今法令贱商人,商人以富贵矣!”东方朔也针对汉武帝时期“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的现象,批评汉武帝说:“上为侈淫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汉书东方朔传)【注释】饶:富有。穀:木名,即楮木。树皮可纺织成布。卢:野麻。旄:牦牛尾,可作装饰用。声色:音乐和女色。梓:梓树。木材可以制作器具。连:通“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