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86346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ppt(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2,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3,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重点)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难点)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2、5,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发展过程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6,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了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邦。书中莫尔控诉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的罪恶,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美好画卷:这里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按需分配产

3、品。 1602年,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写下了著名的太阳城,他也控诉了私有制的罪恶,认为贫穷和财富是一切丑行的祸根,他设计了一种制度,人人参加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没有私有财产。,7,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法国的摩莱利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圣西门,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

4、条件。,“法国到处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有才能的,道德败坏的人支配善良的公民,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圣西门,“我们在圣西门那里发现了天才的远大眼光,由于他有这种眼光,后来的社会主义者的几乎所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思想都以萌芽状态包含在他的思想中”。恩格斯,9,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二:傅立叶,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万恶之源,是人人互相反对的战争,是贫富分化的极端,商业欺诈的乐园,道德败坏的温床。 他主张消灭文明制度,建立和谐制度。在和谐制度中,人民按性格组成协作社即“法朗吉”,人人可按兴趣爱好从事工作,而且可以随时变换工作。法郎吉的产品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人人都可入股成为

5、资本家从而消灭阶级对立。协作制度将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妇女将获得完全解放,城乡差别和对立也将消失。但傅立叶不主张实行社会革命而只是期待富人慷慨解囊。,“所谓的文明制度,一切都是倒行逆势,一切都是恶性循环,一切都是相互欺诈。” 傅立叶,10,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三 :欧文,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散尽家资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但以失败告终。同时也宣告以乌托邦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现实生活中劳动阶级遭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重的灾难” 欧文,1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辩证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预定这一制度必然灭亡

6、,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谬误”和“人世间的祸害”,认为私有制使人变成了魔鬼,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狱; 为未来社会设计了蓝图,提出废除国家的思想,主张建立合作公社,所有财产均属公有,没有阶级、剥削和城乡差别。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萌芽。,12,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1)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13,“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

7、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列宁,14,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6,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实践,暴力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8、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7,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并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 马克思亲自参加并起草了该组织的“宣言”和“临时章程”。,18,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日益扩大。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1871年,第

9、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19,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虽然悲壮地失败了,但它却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成立大会,2、巴黎公社,20,比尔狄盖特 Pierre Degeyter 1848.10.81932.9.27 国际歌曲作者,为纪念巴黎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继续斗争,实现自己的解放。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鲍狄埃创作诗篇国际歌。1888年6月16日,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

10、。,国际歌词作者 欧仁鲍狄埃 Eugne Edine Pottier 1816.10.41887.11.6,国际歌的诞生,21,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第一国际不得不自行解散。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成立了第二国际。第二国际在组织和积聚革命力量,反对资本主义、军国主义,促进工人运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逐渐被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者窃取了领导权,1914年解散。,22,(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同时发生论”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

11、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全球化趋势的萌芽,曾经敏锐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这在当时是合理的。,23,(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24,(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5日) ,列宁亲自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它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选择,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增强,打破了资

12、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2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其一,从落后的程度上来认识。只是相对落后,不是绝对落后。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无产阶级。 其二,从革命的直接条件来认识。相对落后国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造成了比较成熟的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 其三,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来理解。十月革命以后,世界力量分为两大阵营。相对落后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其四,从历史上看,社会形态的更替由薄弱环节率先突破不是偶然的个别现象。例如,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最先是在奴隶制不发达的中国突破

13、;而资产阶级革命最先是在封建制不发达的西欧发生。,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6,(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27,(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

14、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战争暂时停止,列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28,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 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

15、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29,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1)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余粮征集制。 广泛的工业国有化。为动员全部工业为前线服务,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流通和私人贸易。经济关系实物化。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积极作用:它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 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 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30,3、

16、新经济政策时期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31,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32,新 经 济 政 策 的 作 用,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33,列宁从本国实际出发,在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等文章中,把未来社会分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34,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 长期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