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8556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 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 所有权 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区别又联系。所有制、所有权的含义;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

2、的权利;相互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3 产权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4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在政

3、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

4、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6 制度创新 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不断演进。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1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2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5、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和市场经济。3 使用价值 有用性,价值的载体,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没有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4 交换价值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 价值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一方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

6、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任何人不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6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态下进行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7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8 价值量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

7、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9 个别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前者指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后者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价值。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应用程度决定的。)11 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

8、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 产品量 /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12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

9、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13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14 资源配置 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各有其特征,优缺点。二 简答题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1、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

10、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

11、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2、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2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

12、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社会必要劳动时

13、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指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 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 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 社会

14、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2)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4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重点!)1)在现代经济中,技术、管

15、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2)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创造了新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3)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4)管理劳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