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历史文化名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878118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历史文化名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昆明历史文化名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昆明历史文化名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昆明历史文化名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昆明历史文化名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历史文化名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历史文化名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嵩明历史文化名人兰 茂兰茂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嵩明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兰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 年),卒年有两种说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兰先生祠堂记、康熙五十九年编撰的嵩明州志隐逸、光绪十三年刻行的续修嵩明州志人物均说“年八十卒”。其二,在兰茂卒后 40 年成书的明正德云南志说他“年七十四而卒”。民国嵩明县志人物亦说他“年七十四卒于家,崇祀乡贤”。按最早的史籍记载,明正德云南志所述较为可信,兰茂卒年应是明成化六年(公元 1470 年),享年应是 74 岁。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杨林。据苏石兰茂评传考析: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

2、年(公元 1388 年)被征往云南,后编籍屯戍杨林千户所的河南洛阳人。兰茂有弟 2 人,名廷俊、廷瑞。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 年)早逝。兰氏 13 岁时,才华初露。清康熙嵩明州志说他“性聪颖年十三通经史”;明正德云南志说他“年十六时,凡诗史过目辄成诵”。在青年时代,除经史外,涉猎广泛。清康熙嵩明州志记云:“长益嗜学于濂、洛、关、闽之学唤如也”。兰氏“耻于利禄,自匾其轩,曰:止庵”。后因母病,潜心本草 30 余年,于明正统元年(公元 1436 年)完成了滇南本草及医门揽要两部中医药学名著。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价值最大的中草药专著,它早于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2 年

3、。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5 年将滇南本草整理出版,现仍继续使用。医门揽要分上下卷,上卷专论脉法,浅显明透;下卷专论方症,治疗方法得当。 正统七年(公元 1442 年),兰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著成了韵略易通和声律发蒙两部声韵学名著。在韵略易通中,兰氏把过去 107个旧韵部缩编为 20 个新韵部,并用一首“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的早梅诗予以高度概括。韵略易通是我国古汉语声韵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兰茂“冲淡简远,以著述自娱”,著作甚丰,于阴阳、地理、丹青、文学亦皆通晓。由于历代兵燹和社会变迁,兰氏著作大部散佚无存。明代以来,研究兰茂的学者、文人较多,撰写有学术、考证文章与

4、传记等。兰茂 70 岁时,作七十自赋十首,这是兰氏一生真实写照。兹据明正德云南志记载,录兰氏部分著作目录如下:玄壶集、鉴义折衷、经史余论、安边策条、止庵吟稿、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韵、秋香百咏、草堂风月、苹州晚唱、韵略易通、金粟囊、中州韵、声律发蒙、四言碎金等。1983 年 1 月 13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兰茂墓及兰公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嵩明县在兰公祠内筹建兰茂纪念馆。1998 年 11 月,兰公祠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贾惟孝贾惟孝,嵩明杨林人,生卒年代不详。明嘉靖间(公元 15221566 年)庠士,和杨升

5、庵以诗会友,交往甚密,受到杨升庵的雅重,赠诗以彰其为人:“兰叟和光卧白云,贾生东亩挹清芬。何人为续稽康传,题作杨林两隐君”。贾惟孝至昆明西山高跷忆升庵先生,也曾写下“重上高跷紫翠台,台西犹见老梅开。可怜疏影横斜月,安得先生一再来”的抒情诗句。著有剩语闲吟稿一书,今已散佚。贾惟孝遍游嵩明名胜古迹,游必有诗,如游武侯祠、竹亭庵、四顾亭等都曾挥毫作诗,写景抒怀。游法界寺时,曾写下“法界峰顶水竹幽,芳春载酒昔曾游。天开图画无穷景,观壮嵩明第一州”。清康熙、光绪和民国年间的地方志中均部分收录贾氏诗作。民国年间乡人李文汉、李文林收集兰茂和贾惟孝的遗稿,编成杨林两隐君集,刊刻成书行世,赵藩为该书作序。贾惟孝

6、卒后,乡人为其建祠纪念。清康熙嵩明州志隐逸记云:“贾维(惟)孝,字者(若)曾,号东亩,杨林人。嘉靖间庠士,隐居自适。精研理学,善医能文,尤工诗赋。孝亲友爱,不乐仕进,绰有古风。杨升庵、徐龙湾雅重之,皆赠以诗。所著有刺(剩)语闲吟稿,入祀乡贤”。本 悟本悟,字真空,号菜斋,明代云南高僧,嵩明邵甸(现白邑乡)甸尾村人,俗家姓秦,生年不详,1599 年坐化。清康熙嵩明州志说他“自幼举止超常,不事嬉戏,人多重之。事父母尽孝,父殁,往谒道心禅师,遂为削发。精持戒律,无少荒息(怠)。不茹米与油盐,以菜为食。后有马姓者,延至昆明创妙湛寺。又集韵略一书行世。一日谓众曰:老僧就今日欲返,作谒云:多年负一没弦琴,

7、和泥和水话废兴。今日当堂轻放下,人间天上尽闻音。吉祥而逝”。本悟被袁嘉谷誉为“滇僧之杰出者”。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继兰茂编纂韵略易通后,增修刻行韵略易通一书。本悟的韵略易通在声的方面阐明了兰茂早梅诗与“三十六母”的关系,具体记载了平分阴阳的情况;在韵的方面沿用兰茂所创,并用“重韵”(即重某韵,如“重三韵”、“重七韵”等)揭示了汉语韵母由繁到简的重要规律,又为考证云南方言提供了宝贵资料。赵 伸赵伸(18751930 年)字直斋,号雄飞,嵩明杨林张官营村人,青年时赴省入正经书院学习。清光绪甲辰(三十年,公元 1904 年)被选送日本留学,考入成城学校。1905 年,赵伸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

8、906 年 4 月,赵伸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云南杂志社,云南杂志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宣传民主革命为宗旨,传播民主思想,宣传鼓动革命。1908 年,革命党人在河口起义,赵伸与李根源、吕志伊等留学生在日本东京锦辉馆召开云南独立大会进行声援。1909 年,赵伸任中国同盟会暗杀部副部长,因参与试制弹药被日本警方追捕,被迫只身潜行台湾,后转往广西,在右江镇总兵龙觐光部下任管带。1911 年,云南“重九起义”后,赵氏回滇,根据孙中山的指示,负责筹建同盟会云南支部,任支部副部长,并创办“南天日报”。1912 年,云南省议会成立,赵伸当选为议长。1913 年,云南省议会解散,赵即隐退杨林老家,主持治理嘉丽泽水患

9、,历时 3 年,涸垦良田 8000 余亩。1915年 12 月,云南宣布护国反袁,赵伸奉命出任兵工厂会办。同时,著译了立体战术、日俄战役等军事著作。1917 年,任云南省财政董事。1918 年任云南陆军兵工厂厂长,云南督军公署委员。1919 年,任云南造币厂厂长。1921 年,任滇军司令部顾问官。1922 年,赵伸被选为国会议员,赴京就职。同年 10 月返滇,任云南省军事参议。1924 年,任嵩明县水利局局长,继续治理嘉丽泽水患。赵伸一生因劳累过甚,积劳成疾,患有湿症,民国 19 年(1930)病逝,享年 56岁。昆明历史文化名人聂 耳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

10、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趋共同之鹄的郭沫若题聂耳墓碑文聂耳(1912193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1912 年 2 月 15 日生于昆明甬道街一家医药店的楼上,那楼前至今还立着一块“聂耳故里碑”。聂耳原名聂守信,母亲是傣族,聂耳 4 岁时父亲病逝,全家靠母亲挂牌行医生活。受母亲影响,聂耳十分喜欢民间音乐。聂耳在省立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了共青团,积极参加宣传进步思想的演出,后来遭到迫害,为躲避搜捕,不得不离家远走上海。1930 年,聂耳来到上海后,先在一家商号当店员,后来考进明月歌舞团担任提琴手。1933 年经田汉介绍加入共产党,

11、积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提出“为大众呐喊”的主张,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聂耳创作歌曲 30 多首,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毕业歌、大路歌、新的女性、铁蹄下的歌女等等,喊出了劳苦大众的呼声。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插曲,问世之后就广为流传,激励中华儿女为国赴死,抗日救亡,深受群众欢迎。1935 年,聂耳取道日本到苏联深造,7 月 17 日在神奈川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不幸溺水逝世,年仅 24 岁。1937 年,聂耳的骨灰安葬于西山碧鸡关旁,1980 年 5 月又迁葬到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新墓的平面布局如聂耳生前最喜爱的云南月琴,墓园前松林中有聂耳雕像,并有聂耳事迹陈列馆。1988 年

12、,聂耳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 年 9 月 27 日,义勇军进行曲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 年 12 月 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郑 和郑和(13711433 年)云南晋宁昆阳宝山乡和代村人,回族。原名姓马,小字三宝(后又称三宝),故又称三宝太监。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郑和 12岁时丧父,洪武十四年(1381 年),被作为“秀童”,征召入京,入宫为太监。后投于燕王朱棣府内做宦官,曾多次随朱棣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

13、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1403 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当时明王朝经济发达,国力雄厚,明成祖为打通海路,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因疑建文帝逃到海外,意欲出海寻找,于是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决定派“有勇有谋,知兵习战,屡立奇功的郑和为正使,出使西洋,便赐姓“郑”,改称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 年)六月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郑和一生七次下西洋,(1405 年到 1433 年),历时 28 年,郑和船队历

14、经亚非三十七个国家,首次环绕地球一周,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开创了世界海的新纪元。郑和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达.伽玛和麦哲伦早很多年。(1405 年郑和开始第一次远洋,西方哥伦布首航是在 1492 年。)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不幸于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和科泽科德)病逝。郑和把毕生精力贡献于航海事业,享年六十二岁。其衣冠冢筑于南京牛首山麓。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浏家港(今太仓市浏河镇),地处浏河与长江交汇处,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郑和船队在浏家港集结出海之前,每

15、次必到镇上天妃宫进香朝拜,祭祀天妃,祁保出入平安。宣德六年(1431 年)曾刻石立“浏家港天妃宫石颗番事迹碑”,因此,此处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兰 茂先生本旷代逸才,但凭湘管一枝,率尔写性天风月;此地是高人故里,倘来茅庐三顾,当不老空谷烟霞。清罗竹铭 题兰茂祠联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药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南古代最有名的医药著作是兰茂的滇南本草。两部书都出在明代,但滇南本草比本草纲目要早 142 年。兰茂(13971476)号芷庵,是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兰茂精通中医药学,又长于经史、理学、诗文、词律等,富于才学,却不应科举,隐居家乡,以设馆教学、采药行医为生。兰茂以数十年精力,编著滇南本草,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记载中医药物 544 种,占云南中草药半数以上,又列载中医药方 710 个,对前人谬误,多有订正,是云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药典,在全国中医药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也盛赞滇南本草的实用价值,特意收藏。兰茂还著有韵略易通,将汉语传统的 107 个旧韵部缩编为 20 个。又以此为依据,编成声律发蒙,从明清到民国初年,这本书都是云南城乡学子必读的教科书。这两本书流传全国,得到现代语言学家的推崇。兰茂还著有南曲性天风月,为云南的第一部剧本,又留下玄壶诗97 首,充满哲理,很有儒家风格。兰茂逝世后,乡人立墓建祠,以为祭祀。祠在嵩明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