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6381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下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金辉 编写)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 渔歌三首收获平台一、 认真读读下列词语,然后把词语用正楷抄写在下列方格内。洞天福地 泅水 霍地 凑手不及 作坊 驻防 首屈一指 舵手蒿子 罅隙 蔓延 漫延 透澈 透彻 回流 洄流 顷刻 曳着缆绳 打渔 打鱼 鸡卵 纳税 贩卖 苍凉 黑黝黝 沧桑耸立 迷惘 写意 协议 徜徉 渔舟 鳜鱼 蠢事 二、桃源与沅州一文,作者叙事融入情感,或调侃、或欣喜、或悲伤、或遗憾请你细读课文,按下列要求,作读书卡片。精彩语句品 味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 小小回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描写与议论、抒情的结合,表达作者的惊喜与赞美之情

2、。排比的句式,诗意的描写,赞美之情渗透之中。三、诵读、默写(要求:用正楷按课文格式书写)。柳宗元渔翁 张志和渔父 四、试一试,写一首小诗,表达“心灵净土”的意蕴。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

3、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

4、少的。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

5、易更加繁荣。“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1.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答: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答: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答: 4.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是什么?答: 5.从全文来看,“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答: 6.“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试在文中找出有关论据加以证明。答: 博闻广知沅州的沈从文顾中朝1919年底,17岁的沈从文踏着齐腰深的大雪,从湘西凤

6、凰穿山越岭,徒步数百里,来到沅州城。城里只有两条街,东西南北街十字交叉处高耸一座侗族钟鼓楼。他是来投奔当警察局长的五舅的,沈从文在团防局当上了小师爷。每天清晨,他挎着小竹篮,装了团防局的印章印盒,到西街菜市场,走向一排排肉案,往猪肉身上盖大印,收取铜板。沈从文无事时即潜心书法,正草篆隶,无不埋头习之,每归住处,必夜练至深更,还援请师爷指教。不久,他的字即写得誉贯沅州城了。县警备队下乡打土匪,队长殉难,县政府让沈师爷为这位凤凰同乡写碑文,几十载过去,此大石碑犹在,今存河西天后宫。晚饭后,沈从文最喜拿了竹笛,登北门城楼,望落日余辉,晚霞千里,河上渔翁垂钓,鸬鹚咬鱼;北门沙洲、映天绿柳,对溪桃花、隔

7、岸石榴;北门外河、秀水拖蓝。悠悠一曲苏武牧羊,又吹一曲梅花三弄,随即放下笛子,拔直着嗓门,对着河里渔船放歌东街有条小巷叫东紫巷,进巷数百米,现今第一幼儿园,当年则是民国总理熊希龄的公馆,其时有沅州大观园之称。那时,则已是从国会议员舍官归来的熊捷三所居,他是熊希龄之弟、沈从文的七姨夫。平日里,他常去熊公馆,埋头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多少次,七姨夫和五舅在前厅谈诗论文,则要沈从文恭坐一旁聆听,大人作了诗文,即令他立时抄写悬挂堂上,大声诵读。耳濡目染下,他开始懂五言七律,平仄押韵,并悄悄学着写诗。写鼓楼,写风雨桥,写沅州城!熊公馆让只读过几年私塾的他,开始了文学启蒙。在沅州,沈从文变得有出息了。他母亲甚

8、喜,变卖了家产、带了女儿来沅州依傍儿子,住在青云街。那日,他与七姨夫同去河西游妈祖庙,两人立于门楼下仰看门坊上的石雕牌坊。一幅幅文臣武将,花鸟草虫,武汉三镇、渔民樵夫,琴棋书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七姨夫抚摸着石雕对他道:“人生在世,事业欲成,姨夫有两句话: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沈从文连连点头称是。“姨夫,我定穷毕生之心血,也雕刻一座牌坊!”是的,沈从文没有食言,真雕刻了一座乡土文学大师的牌坊!母亲、七姨夫等人为他议婚,他不挑表妹春英,更不选东街几位大户人家的闺女,偏独独爱上了家道不殷的马小姐,常与其鸿雁传书,写些情诗、山歌往来。那一夜很黑,刮着冷风。沈从文提着灯笼,打着赤脚,来到城边一

9、条不深不浅的小溪,它直通沅水河。传说溪中有宝虾,乃稀世珍宝,夜深人静方出,游弋于水,身后闪现红宝石之光,熠熠发亮;倘一群游过,水中则亮一路。沈从文呆呆地守着,一夜又一夜,已经天了。他眼皮直打架,却不敢合上,清冷的风,令他瑟瑟发抖。突然,他惊喜:“来了,来了!”水中闪现红光,一颗、两颗、三颗!他狂喜之极,猛跳水中,小心翼翼,终于逮得两只,用瓶装着、捧着,翌日一早,就兴冲冲地送给了马小姐。东街,当年窄窄的青石板路,我依稀看见年轻的沈从文从团防局走来,踉踉跄跄。他人生头一次的恋情,不幸夭折了。他满脸的眼泪。深夜,在青云街的小木屋里,他将辞别的信放在桌上,对着母亲熟睡的房间,跪倒地上连磕三头,背上包袱

10、,悄然离家出走!他把自己心酸的初恋深深地埋在了这里的石板路下,留在了沅州。天破晓,沈从文拖着沉重步履来到氵无水边,痛苦地迈上了下常德的乌篷船。沈从文到了上海、北京,成为一代文学大师。遗憾的是,他再也没有回过沅州。他把这些遗憾和思恋,深深地留在了他多情的字里行间。(摘自10月27日文汇读书周报顾中朝文)(http:/ 渔歌三首发展空间1、.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2、唐代 到宋代 元代 到了清代3、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4、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5、“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6、.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博闻广知1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C , 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注意安全。2(1)例:旅游景点风光秀丽,土特产品物美价廉(突出宣传的主要内容、地方特色即可)(2)追寻历史渊源 欣赏地方艺术 点击文化名人 品位民俗风情等(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