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827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备课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PW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课第一分册 备课笔记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试验本)前言与初中历史相比,高中历史新教材将以全新的面貌展开,引领同学们进入一个中国与世界相通,过去与现实相连,现实与未来相约的历史宫殿,在这座宫殿里,有血腥的争斗,更多的是人类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演绎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镜头,镜头的闪回间,人类的文明从一个茹毛饮血的野人成长为在空间站与宇宙对话的巨人。那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是什么?学好历史新教材的途径有那些?学习历史新教材的意义何在?一、历史新教材的四个特点问题:阅读前言,与初中历史比较,你认为新教材有何特点?小组讨论,众说纷纭学生回答,培养归纳能力体例中外通史合编;内容中国史占5

2、3%,世界史占47%;共分7册,第一册世界古代史,第二册中国古代史(上),第三册中国古代史(下),第四册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五册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六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第七册中国当代史;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史方针通史学习,在时空上进行纵横比较、联系,培养通观。二学好新教材历史的六个途径问题:你认为学习历史有哪些途径?小组讨论,众说纷纭1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外历史的会通,提高理解能力。纵向例如:为什么两河流域灌溉农业被石油工业代替?辛亥革命的失败与封建专制制度有哪些密切关系?横向例如: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瓦解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工业经济打败农业经济)同时代的洋

3、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果?(少数人的运动与全民运动)火烧圆明园难道就没有中国人的责任吗?(兽性与国民素质)重生产力的发展与不同民族的互动,提高用唯物论与发展观分析历史的能力。(物质是文明的基础;交流是文明的催化剂)重把中国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考察,提高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认识中国的能力。重按时间顺序交叉叙述中外古、近现和当代史,提高辨别时空的能力。重正副文相结合的阅读分析,提高学习历史科学能力。(准确性)重从史料出发的概括、比较、联系和讨论,提高探究和思辨能力。(文献选读、练习测评、探索争鸣)三学习历史新教材的意义问题:你认为学习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小组讨论,众说纷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4、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荀子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都说明了历史的镜鉴作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到他写史的目的是要“擎起历史的火炬,引导人类在摸索中的脚步”。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岂能样样都亲身实践,只有从历史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才能提高自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老是摸着石头过河,更要研究历史,认识国情,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才能迅速发展。马克思说:“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摸索到了自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我们经常说认识现在必须了解过去。鲁迅说:“读史是查陈帐。而

5、查陈帐是为了照出现在,预示将来”。“大跃进”的苦果,“文革”的灾难,让我们认识到“左”倾错误的危害,认识到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代的落伍,列强的宰割,让我们体验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历史的沧桑中走出,让我们痛切地感受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必要性。从中外当代历史的对照比较中,我们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迫切性。历史如同生活的教科书,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历史人物形形色色,既有崇高伟大,也有卑劣昏庸;历史事件纷纷攘攘,既有慷慨激越,也有阴暗污浊。透过重重历史迷雾,让我们明辨善恶美丑,弃恶扬善,从善如流。司马迁读春秋得出“别嫌疑,明是非,定忧郁,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的认识。他在史记-孔子世

6、家中再次评价春秋:“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普希金评价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是:“惩罚暴君的鞭子”。我们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面有大量的伯里克里关于民主和法律的演说,让我们得到一次自由的洗礼。翻开中国近代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这些英雄人物,无不让我们景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太后;为了当皇帝,卖国罔民,签订二十一条的袁世凯,这些卖国奸贼,无不让我们憎恶。正如一首歌中唱到“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攘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

7、切”。从历史中,你能借到这双慧眼。历史学科还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增长我们的知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我们常讲“文史不分”、“政史不分”、“史地不分”。纵看: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横看:政治、经济、文艺、军事、科技等。可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清代学者章学诚说:“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说到:“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可见历史知识的广泛性以及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丰富的历史知识中,我们还可以摸索到历史的规律,可以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当我们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去学习历史、研

8、究历史,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使我们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逐渐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束缚。知识就是力量,读史使人明智。4历史学习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热情。梁启超在中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鲁迅还在忽然想到一文中说:“历史上写者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古老悠久,文明辉煌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这无不让人为之自豪。翻开古代史,遥遥领先的科技成果,

9、光耀千古的诗坛文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远洋航行的盛况壮举等等,都会感受到伟大祖国的辉煌历史,自信心油然而生。而那些数典忘祖,漠视历史,让人感到悲哀。原科委主任宋健说:“爱国需要历史。无论是学习社会科学的,学习自然科学的,都应该看一本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学习和了解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改革开放之后,商潮滚滚。而我们如果失去自信,失去信仰和追求,那将迷失自我。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5此外,历史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北大哲学系教授叶朗博士在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化作用一文中说:“人才首先有一个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的问题,也就

10、是有一个教养的问题。人文教养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治、乱、兴、衰现在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都和人的素质(缺乏教养)有一定的联系。”“非典”流行,就暴露了我们的一些生活陋习和公民道德问题的严重。北大校长许智宏也讲到:“不学习人文学科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的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的人。”早在易经中就提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这就要求,要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关于道德品质、个人教养方面的优秀思想,无疑是净化我们的灵魂、陶冶我们的情操的精神养料。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它更承载着培养高素养现代人的历史使命。总之,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江总书

11、记多次强调,要认真地读一点历史,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朱孝远在史学的意蕴一书中说道:“一个非常重视的国际现象就是:一个民族的现代化程度越高,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越是发达,那么,那里的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往往也就越高涨,研究水平也往往更深入。实际情况表明,越是现代的民族也越是对古代感兴趣,越是政治开放、经济发达的国家,也越是对文化、卫生、生理、情感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看来,只有充分了解这种现代人期望同古人积极对话的心态,我们才知道历史之树常青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历史之树常青!画中下部的是历史女神,废墟、坟墓、骷髅代表得是时间和过去,女神的

12、左腿膝以下部分插在一个地洞,象征历史植根于坚实的大地。女神旁边的鹿象征着大自然的循环,而历史女神上方飞舞的则是谣言女神的身影。她仍然有翅膀,翅膀上仍然有眼睛等各种小饰物,但是她手中的两只长号意味着她身份和地位乃至象征意义的巨大变化。在许多作品中,谣言女神手中的两只长号,一只颜色亮,代表好名声;另一只颜色暗淡,代表坏名声。当谣言女神吹响代表好名声的长号之时,她已经成功转型为荣誉女神。好名声依靠道德才能实现,能否将自己的好名声写入汗青,取得永久性的荣誉完全取决于女神的长号要为你鼓吹多久。历史女神的左手中举着一团火,火中升起一只凤凰,凤凰是不死重生的象征。什么能够对抗死亡,图中的石墩上刻着:“任何事

13、都逃不过死亡,只有道德能与它抗衡,成为不会消失的力量永存后世。”法玛,漂浮在历史女神上空的谣言女神,这时候完全成了根本的伦理原则。当谣言女神,不,应该称之为“法玛女神”成为名声和荣誉的象征的时候,谣言中所谓的“有人说”的“有人”缺席了,听传系统中出现了一大片空阔地带,一片空白。谁来取代法玛女神继续表达人们心目中对于谣言的理解呢?四、小结学生总结发言,老师补充完善五、作业:预习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第一课 古代两河流域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以及用楔形

14、文字保留下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重点:1、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各个国家的形成时间民族所属;2、关于楔形文字和吉尔伽什美的概况;3、关于汉穆拉比法典的概况。难点:1、大河灌溉农业对各民族内部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分化的影响;p2

15、小字2、大河灌溉农业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国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P2小字3、古代两河流域最初形成国家的时间。教学方法:传授+讨论五、教学过程:(一)、王国的更替1、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读图学史观察两河的基本走向及出海口2、灌溉农业对文明的作用;问题(1):大河灌溉农业对各民族内部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分化的影响有哪些?p2小字 (2):大河灌溉农业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国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P2小字3、王国的更替(1)国家的出现;(1-1)问题:两河流域早期国家产生于什么时候?主要是哪些古代民族建立了这些国家?产生时间:公元前3500年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自己的国家;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7世纪,各种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就是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主要古代民族:建立早期国家的古代民族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等。(说明:本题的“早期”界定为两河流域被波斯统治之前的历史。)(1-2)、读图学史确定各民族的生活区域、农耕地区和中心城市(2)王国更替的原因;P2-3(3)王国更替的作用。P3A、政治上国家政权不断完善,由分散走向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