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644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日照市高三模拟)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对新中国施压解析: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答案:C2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

2、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解析:由材料“周恩来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区别不同国家的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说明他这一思想突破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界限,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1953年提出,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尚未成为外交指导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A3英国是

3、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解析: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英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美国的威慑力,与中国出现“半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答案:A4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

4、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解析:1949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上“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与材料中外交“脚踏两只船”的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

5、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代表了亚洲国家经历了长期不平等国际待遇之后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期待,故A项正确;不结盟政策开始于南斯拉夫,与题干中的“亚洲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召开的,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中“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2017郴州市高三质检) “周恩来的发言

6、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解析:材料关键词“印度支那”,可见不是新中国成立时,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无关,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印度支那问题,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这一国际会议,周恩来出席了此次会议,故C项正确;万隆会议不是

7、为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7为了对抗国际奥委会,中国和印尼等国1962年倡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得到部分亚非国家的响应。国际奥委会则宣布封杀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新运会最后仅举办了一届。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外交形势逐渐改观B打开了外交新局面C外交依然面临困境D处于完全孤立境地解析:题干中提到“中国和印尼等国1962年倡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国际奥委会则宣布封杀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新运会最后仅举办了一届”,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外交形势依然面临困境,故C项正确。答案:C8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

8、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解析:材料主旨是“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亚非国家的支持。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均排除;C项反映出亚非国家的推动,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正确。答案:C9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

9、华”。这表明当时中国()A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影响B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D外交困境并未实现突破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外交关系受到了冷战的影响,故A项正确。答案:A1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其显示的突出特征是()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C中国在两极格局中左右逢源D中国的外交活动一帆风顺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不能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实行不同的

10、政策,但是均坚持独立自主,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下,因受到资本主义美国的孤立、封锁,我们采取“一边倒”政策,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作为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外交上并非一帆风顺,故C、D两项错误。答案:B11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外交()A在积极推行无敌国外交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全面深化上合组织合作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无敌国外交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从所给材料看,是建立亚投行,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建设,故B项错误;材

11、料说明有多个国家参与,因此是多边外交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上合组织,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重大问题及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A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的冲突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故A项错误;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消除国家间的冲突,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故D项正确。答案

12、: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摘编自中国

13、历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

14、项原则之中。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摘编自和讯网(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

15、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3分)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出“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邻邦”“以政治目的为主”“反对霸权”。(不同点)根据材料一“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体现了明朝时倡导“王道”,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特点;而新中国则具备平等互惠的特点。第二小问,(古代中国)郑和下西洋需要明朝强大的国力作支撑,对外宣扬文化,显示了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的强大;郑和下西洋“倡导王道”是传统朝贡观念的表现。(现代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协调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而提出的,目的是要为恢复经济、开展经济建设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