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从空间原认知谈起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870520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0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从空间原认知谈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从空间原认知谈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从空间原认知谈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从空间原认知谈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从空间原认知谈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力 Z h uL i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博士 己所欲亦匆施予人 从窒阀愿认知谈超 形式唤起功能 当前许多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却承担了所有功能。“形 式服从功能”的定见已受到质疑,空间的功能经常变,而 建筑的结构却坚固耐久,L o f t 设计观念的流行,让过去的 仓库、车间等也能用作住宅、办公、画廊等传统的能指 与所指的约定被解构人们逐渐发现:形式可以不臣服于 特定功能,而呈现独立的艺术状态。 奔驰汽车展示中心2 0 0 1 设计:渐近线( A s y m p t o t e ) 外观是技术、文化、文脉等一切复杂元素的综合体现, 展厅包裹波形材料与奔驰汽车光滑优美的流线型相似,形 式没有反映

2、结构,而是自由表现。真实与虚幻相结合将是 未来建筑的特色。 空间营造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硬件的搭建同时还是认知 体验和生存状态的投射更是对生命意义的确认,其价值具 有深刻的文化社会意义。屈米认为:”建筑不是因为它引诱了 人或是实现了功利上的目的而是因为它使得引诱力和无 意识处于运动之中。”形式从而能唤起功能提高人的知觉敏 感,激发想像力和更丰富的行为使人类深层的意识被唤醒, 而获得一种”绝对体验”( 跨文化的生命体验) 最终确认自身 的“存在”。谁能否认情感需求、心理关怀就不是功能7 “变式”时装展示中心2 0 0 l 设计:C A P 强调以事件为基础的行为方式的转变,试图以行为的 1 1 8

3、2 表现性促成新的“文化行为”,从而促进政治、文化、社会 和个人之间的空间互动。此中心是各种行为模式:派对、展 示、发布、休闲等的开放式的综合,是对不同的行为模式 的一种鼓励,引导使用者创造及时出现的事件。玻璃钢与 铝板的结合,创造了光滑无接缝的形体水管也以无缝、无 接头的形式连成一个景观,模糊特定功能,以探讨不同行 为模式的光滑过渡从而创造新的空间占有感。 每一个空间都是不断演进的时空序列中的一个事件, 文本的非固有意指的重建,新的空间体验和场所感的偶 发,能够激活受众的参与。为事件中的受众提供对话的平 台。当代空间设计鼓励自发调整适当为环境“留白”如: 密斯的“通用空间”的观念、黑川纪章的

4、“灰空间”、矶崎 新的“未建成”、赫兹佐格的“有意未完成”、N O X 的“故 意失控”以及盖里、蓝天组的”无意识”表达等,使有限 的空间获得无限的意义所谓“大道多容”。环境空间设计 仅仅是一个活动框架使受众的个人体验呈非线性的绵 延、跳跃,具有不断生长的机制。 卷筒卫生纸状的厕所19 9 8 设计:远藤秀平 开放与封闭被一体化地延展地板在不知不觉中翻转 成外墙后,又折回来变为内墙特殊材料拓扑变化为多个 方向导入不同的空间,打破了各功能区之间的边界。 以受众为中心的设计观, 越来越受到关注。“作者的死 亡“强调的正是一种文本与信 息的非对应真理的惟一性被 多重轴线、非中心的无向性、 处心积虑的

5、临时模糊的图底 关系以及流动的皱褶所替代。 N o v a k 的超建筑 每一次的看都是一次“j 中 浪”,其完形过程是网络状的, 而非单一的线性每次都有不 同的“链接”投射出新的流动 形,试图用超文本代替文脉。 依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 理论,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 时,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在提 升,且又不断使用认知结构反 身解剖外部世界甚至认知结 构本身这个过程称为“原认 知”( 对认知的认知) 。当代建 筑重模糊性、多义性就是开启 人类的“原认知”鼓励受众自 主发现,为信息重建,加载, 促进受众按自己的经验去解 读空间。人类的“本真生活”就是以个人的标准探索生活 的可能性。让他人为自己做出生活的选择

6、,按照社会要求 过一种习惯话的生活,将导致“被抛”的感觉,人固有的 属性和天赋因为没有充分伸张而内疚,导致焦虑,这就是 “异化”的根源。人人都有超越世界的存在试着改变环境 的冲动,这是一种人类的内驱力,类似弗洛伊德的”利比 多”是前定的心因性需求是生活意义的本源。 僵化的媒介与信息明确对应关系,没有给受众个人的 体验可能,留出尽可能多的空间,这将导致精神的涣散,正 如马斯洛( 19 0 7 19 7 0 ) 所说:“任何试图把人还原为习 惯、认知结构或者刺激一反应连接的做法都会导致对人性 的曲解,使得人性中诗意的精神方面与之隔绝。己所欲” 仅代表某种喜好和价值标准不宜成为唯一的话语权而滥 情,

7、“己所欲”与“人所欲”可能没有对错之分但肯定有 差异,如同埃森曼所云“文化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而已。你 能判断帕拉第奥和柯布西埃的作品谁的更好吗7 ”当代空 间设计的多系统并存,也是这种反思的转换。 台湾日月光设计中心19 9 7 设计:M o r p h o s I s 事务所 由两个对立系统共存。第一个系统为永久的造型用 被氧化的钢质弧形墙,划分空间;第二个系统为不规则、疾 驶的短暂感的向量,里面包含着照明、空调等,并用白 色的外壳包裹。这两个系统叠合成一体表达相异的力量 共生于和谐与紧张的状态中。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理论必须正确才有目 的的流行观点是不正确的,把证伪原则只能当作科

8、学与非 科学之间的标准而不应该是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的标 准。”未被证伪的非科学未必就没有意义。托马斯库恩的 ”范式说”也强调:“范式”保证了某现象得到了彻底的研 究然而却排斥了对其他现象的研究。德国物理学家海森 伯格( H e i s e n b e r g ,W K 19 0 1 19 7 6 ) 发现了不确定原理 观察到人类行为是被社会所建构的但由于我们尝试观察 他们时就已经变化了,所以至少有某些行为的原因是我们 永远也不会了解到的。设计师不宜在空间的阐释中把一切 说的明明白白试图用空间来明确界定人的行为是不明智 的“己所欲,施于人”未必是最佳选择,而应该重视行为 的随机性,因为在相同的空

9、间中受众往往也表现不同的行 1 8 3 - 为模式。人既是认知的又是情感的应鼓励行为创造空间。 极度类型化的空间实际上缺乏灵活性,可能变成新行为的 障碍。 意大利U N A 旅馆:门厅、休息区、坐椅设计:F a b i o N o v e m b r e 其休息区的座椅具有雕塑般的暧昧颠覆了传统家具 的概念其陌生化的形式激起了人们多种使用的可能其 大厅连续表面模糊了墙、地、顶、家具的界限。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一种设计观,关注人之间的交 流,反映的是人们对基本居住功能需求之外的更高目标的追 求i 还是一种价值观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意义和存在的不断深 化的理解。空间不仅仅是安顿对肉体的原谅,同时

10、还需润泽心 灵;是通向彼岸的途中呈开放张力的积极生活态度。 乔治餐厅2 0 0 0 设计:J a k o b + M a c f a r l a n e 以尽量少的表现手法达到强烈的个性目的具有反光 涂层的有机形根据其功能要求拉伸到合适的形态和位置 这些有机形内包括用餐区、厨房等,同时还可以遮蔽后面的 服务区,设计者麦克法朗说:”我们会在似是而非的地方停 下来使人们相信即将有新的发展”,他希望通过暂停设计 来纪念这一时刻,创造一个未完成的心理事件,让人们各自 重新形成自己的格式塔,这种不确定性将激起人们讨论的 兴趣意义便在这互动中共建从而达到“空间原认知”。 关于景观及规划 当代规划师太把自己

11、当回事把“己所欲”的所谓”好“ 的环境一厢情愿地勾搭到城市景观规划上不明白有些 事”可为”,有些则是”不可为”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 联的事物流,某些观点不是因为不正确而消失而是不流 行而消失,新的未必就是好的! 某些语境比另一些更适合 接受某些观念,设计中许多潜在的、富有成效的观念,仍 然在等待着新的,更易接受他们的语境去检验。预见性的 城市规划在当今已无法适应剧变的现实生活。对复杂性、 非线性的系统的自组织性的强调,也许更能维持目前城市 的活力。尊重受众和社会自身的自发行为。为未来的发展 r 留下插口,规划师宜给别人、未来的人及大自然以机会,不 要把自己当作”神”,”自以为是“地把一些片段

12、的知识当 作标准来控制环境就万事大吉人类的实质环境,从未是, 也永不是被设计者所控制。中国目前的景观规划受西方理 性思维影响较大,重实体重空间,感觉“太满”如同西洋 画中任何东西都实打实的画出来。而中国的古老智慧却重 虚空,中国书画中的“空白”不仅仅是背景还是天空、云 海、高山、流水等。繁于意而简于形,想的多画的少,关 乎心灵的体验,与西方当代艺术追求的张力感类似,强调 多意性、不确定性和时间性。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更是 为心灵留出的“空白“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 黑”的观念也许是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不宜把规划做的天 衣无缝应给“在场”与“未在场”都留有空白从而使 城市景观规划有不断伸

13、展的空间。不仅给当代人的阅读以 新的体验而且还为未来的读者准备新的可能。北京大学 的俞孔坚教授提出的“反规划“,不是不规划而是强调通 过优先关键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2 怕q 方 法。要求城市的决策者不要决定城市应建什么而要决定 不是什么,城市中的自然生态基础设施永远为城市一必 需保护山水格局的连续性,首先确定不该建的区域和土 地系统。这种对外界未知的敬畏实为对自己的尊重。中国 三峡工程中许多生物将灭绝,如:中华鲟每年都回到长江 上游繁殖而要回到上游要跳过三峡水库的五道水闸其 生存状态令人担忧。这是我们所知道的,还有我们许多未 知的问题存在。如果说”己所欲,施于人”是一种冒险; 那

14、么”己所欲施于物”实在也是一种危险。 关于设计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近来受到青睐教师仅仅是 “方便学习”人,学生的本性、个人潜力、个体差异性被重 新强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教育模式忽视了学 生自身的原创力,教师授业解惑的知识话语,极有可能压 抑了学生自主发现的快乐况且教师的知识仅仅属于他本 人的认识。当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已使得传统传授知识的模 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师不是告诉学生某种观念的正确 性和设计是什么,而应该谈设计不是什么激发学生去超 越现有经验,重新概定一些设计的基本观念。教师仅仅只 是一个主持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那个属于自己的真理。 学生在此过程中即使走了弯路也是他成长的必由之路 那也是他本人确认自己存在的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帮运 工,而是帮助学生挖掘个人设计观点,鼓励学生捕捉设计 的“原认知”。教师不宜把个人的”己所欲”不顾语境地一 味”施于人”,而扼杀掉“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反 思的精神那正是设计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所谓“蔡加尼克效应”是指:未完成的心理事件比已完 成的有更多的意向期待,人们更愿意继续未完成的任务。对 于那些安于唯一真理的人而言,这种现象是令人痛苦的;而 对那些能够宽容模糊性的人而言,设计是,且将继续是一个 令人激动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