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867947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一 1 广东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新纲要的研究 曾李萍曹策礼刘思华李小兵(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1 研究目的 2 0 0 2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 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纲 要要求自2 0 0 2 年新学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2 0 0 3 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施 行。当前,高校对于新纲要的执行情况如何? 存在哪些问题? 本文就此对广东省普通高校实施 新纲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高校在实施新纲要过程中面临的

2、困难与存在问题,并寻求解决的相应对策,为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1 0 所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包括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 南师范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东岭南 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院校) 。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文章和相关资料。 2 2 2 访谈法 走访了广东省1 0 所高校体育部门的主管领导或体育教师共1 0 人。 2 2 3 问卷调查法 针对论文的需要在征求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在发放问卷前

3、对其进行了效度检 验,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在回收后又进行了信度检验,均符合问卷调查的需求。向广东省1 0 所高校 共发放了1 5 0 0 份学生问卷,回收有效问1 4 3 2 卷份,有效回收率为9 5 4 7 。 2 2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 p s s ”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 1 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3 1 1 课程设置情况 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根本,它的改革程度直接 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调查结果显示,1 0 所高校均能做到一、二年级开设必修体育课, 课时的要求也基本符合,说明新纲要的颁布起

4、了一定的作用。但三年级以上开设选修课,因 纲要未作明确规定,各校存在很大差异。三年级以上开设选修课的学校仅有3 所,分别是中山大 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纲要要求对照,3 0 的学校达到纲要要求,表明仅 有少部分的学校是意识到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课的必要性及益处,并认真执行。但同时还有7 0 的 学校没有完成纲要要求。 1 一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 ( 1 ) 体育课教学模式 体育课的类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的形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公体课发展为多种课型并举,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各校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将这些不同形式的课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各自的一 套教学模式。本文将当前广东高校现行的

5、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如下分析( 表1 ) ,并将1 0 所高校的体育 教学模式总结归纳入其中。 表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特点 在1 0 所高校中,混合型( I 类) 有3 所,分别是广东药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 业技术学院;混合型( 类) 有6 所,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湛江师范学院;俱乐部型只有深圳大学1 所。广东高校中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采用 了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在已经开设体育选项课的不同学校中也有不同的开课形式,有的学校采用每学 年一次选项的形式,有的学校则是每学期一次选项,情况各异。从学生对于期望的选项形式的调查反 馈来看,选择每

6、学期一次选项的占5 3 7 ,选择每学年一次选项的占2 9 8 ,选择每学期多次选项 的占1 6 1 ,可见学生的选择更趋向于每学期一次选项的形式。 ( 2 ) 体育课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是课程建设的导向,考试的形式、方法及内容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从本次调查的情况 看,目前广东省各高校基本采用综合评定的形式,一般由理论、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态度4 个 方面组成( 表2 ) 。 表2 各高校考核情况综合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到,理论考试比重最高的占总评的2 0 ,各校的考试方式不同。其中,有4 所学 校采用闭卷方式,有1 所学校是采用开卷方式,有3 所学校是以交作业的方式,而且还有2 所学

7、校的 体育理论部分是只授不考。在对各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组织方式的调查中,也存在不同的方式,有的学 校是统一授课,有的学校是随堂进行。对此也特定向学生提出了该问题“你认为体育理论课采用哪 种形式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的回答是,选择“统一授课”的占1 4 1 ,选择“网络传递信息”占 2 1 1 ,选择“随堂进行”的占6 4 8 。 2 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 “学习态度”在考核里所占的比例从1 0 一3 0 不等。关于身体素质的评定,有的学校已经不把 其计人总评成绩,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则实行身体素质的评定与体育成绩分离 的做法,并且受到广大学生的赞同。 而学生对现行的体育成绩

8、评价体系的看法是,认为“基本合理”的占4 0 7 ,认为“一般”的 占3 8 9 。学生还认为“重在参与”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是“很重要”的占 1 5 4 ,“比较重要”的占4 5 6 ,“一般”的占2 9 5 。可见,目前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内容与比 例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已不知不觉地从根本上束缚住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 发展的步伐。 关于各校如何制订教学大纲和确定课堂教学班人数方面,新纲要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根据 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 0 人左右为宜。”从调查来看,大 部分学校是采用自编教材,探索具有自己学校的特色体育。广

9、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每周的工作量 约是1 2 2 2 学时不等,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是3 5 人以上,最高达6 0 人。可见,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体 育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各高校未能按新纲要要求做到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控制在3 0 人左右。 3 1 2 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新纲要中提到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课程的发展目标也分 为五个领域,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由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此只谈及课程基本目标

10、的实现情况。 经调查,在问及学生是“如何完成制订自身的学期锻炼计划”时,有6 9 8 的人回答是根据所 学知识自己制订,有1 8 6 的人回答请教师给予引导,有1 0 9 的人回答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在另 一关于“如何安排课外活动”的问题中,却发生以下的情况,有2 3 9 的人是按自订的健身计划进 行,有6 7 7 是无计划安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做到学以致用,编制可行 的个人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3 4 7 的人至今尚未形成锻炼的习惯,大学体育对于形 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十分地显著,4 4 的人认为其影响一般。因此,使学生养成锻炼习 惯是体育教学必须解决

11、的一个课题。 3 。1 3 课内外一体化的情况 新纲要第七条对课程结构的表述是“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 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 ( 社会、野外) 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从调 查的高校来看,能够做到把课外活动工作计人工作量的学校寥寥无几,仅有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 学、深圳大学3 所学校,5 0 的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是自发式,5 0 的学校是同时采用俱乐部式 和自发式。不管学校是以何种方式开展课外活动,它们都没有将其归人体育课程的计划内任务,也不 与体育成绩的评

12、定有任何相关的联系。学校的体育课程还是只关注课堂教学单方面。由此可见,高校 对于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课程体系还没有做出积极尝试。 3 1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情况 在调查的1 0 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中,有4 所高校没有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仍采用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无视教育部的明文规定( 详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 试行方案) 及(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 实施办法的通知) 。 3 2 广东省普通高校实施新纲要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3 2 1 学校体育没有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始终 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体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13、是人类对体育认识和 实践的一次飞跃。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体育教育效果周期的延长。就目前广东省普通高校的 3 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 体育课程设置来看,并未将“终身体育”纳入其中,整个课程实际上仍沿袭着“阶段性体育教育” 的观点,在开设必修体育课的一、二年级,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和锻炼频率都远远高于高年级,直接的 原因就是大部分高校并未做到在三年级以上( 包括研究生) 开设体育选修课。在学校时尚且如此, 毕业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效果可想而知。 3 2 2 体育理论教学薄弱不利于实现体育课程基本目标 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轻理论、重实践以及忽视体育理论教学的问题。在调查中发 现,有3 0

14、的被调查学校不把体育理论部分计人体育成绩。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能否科学 锻炼密切相关,如果忽视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检查,对学生是否能科学地进行体育 锻炼不作考评,不利于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引,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3 2 3 体育课教学效果与新纲要课程目标尚存差距 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锻炼习惯的仅占8 1 ,至今尚未形成锻炼习惯的学生占被 调查人数的3 4 ,7 ,这个数字值得我们深思。 关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调查中,有2 3 9 的人是按自订的健身计划进行, 有6 7 7 的人是无计划安排。其中,男生与女生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问题上存

15、在显著的差异,做 到按自订的健身计划进行的多数是来自于男生。显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未能做到编制可行的个人锻 炼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 2 4 学校对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 根据新纲要精神,高校体育课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当 前,广东省普通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组织、缺乏要求,随意性很大。一些学校即使开 展体育俱乐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大多数学校学生以自发的形式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由于 学校没有把体育教师的课外活动工作计人工作量,教师也就只是专注于课堂教学,仅有个别的教师给 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以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16、对于已经开展课外俱乐部活动的学校来说,俱乐部活动也是自成体系和相对独立的。学生参加俱 乐部活动的情况与体育课程之间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没有将俱乐部活动成绩管理纳入体育成绩评价 体系。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和极少参加锻炼的学生,在体育成绩评价中不作区别对待,学校 没有充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无形中打击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引导学生培养锻炼习 惯。学校在对于如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中并未做出积极的尝试。 3 2 5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目前,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缺乏完整性,过于强调“显性指标”( 时间、高 度、远度等) ,很少关注“隐眭指标”( 兴趣、动机、态度、意识等) ,以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作为评 价的主要内容,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精神等情感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