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7902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一、气象、水文灾害1、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 厄尔尼诺现象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水系水文: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汛期长,水量大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使湖

2、泊调洪能力下降;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3)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

3、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2)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选择耐旱作物;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雨季未到,降水少;c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

4、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3)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4)广东冬旱:a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5)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6)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3、台风(1)世界: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2)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3)形成原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

5、系),水温26以上(4)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5)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6)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4、寒潮(1)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2)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3)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

6、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剧烈降温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的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大雪、冻害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4)寒潮的利:a大雪能缓解旱情;b杀死农作物病虫害(5)防御途径: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5、沙尘暴现象(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c地表植被稀少等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3)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

7、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6、风暴潮(1)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2)我国的风暴潮分布: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7、雪灾: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分析雪灾原因(1)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2)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3)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8、4)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5)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6)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8、浓雾(1)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时,就称雾(2)雾灾的防护措施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注意交通安全,驾驶车辆要减速慢行,渡轮停航9、冰雹(1)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

9、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3)发生季节:南方一般春季多发,北方一般夏季多发;特别是午后(4)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5)我国冰雹的地理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北方、南方均有多雹区,但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较少(6)冰雹的预测和防御: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利用火箭或飞机将化学药剂等撒入云中;或用炮弹轰击云层,破坏其形成条件)。二、地质地貌灾害1、地震(1)我国典型地区: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南北地震带: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

10、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活动频繁,地壳脆弱,地震灾害多发(2)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3)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4)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2、滑坡、泥石流(1)爆发的条件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坡度大)岩石(物质)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11、(地质条件导致)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低(注意关联性)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或坡度增大(2)区别: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在山谷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地质: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关联性:西南地区由于多地震、多山、多暴雨,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导致地表坡度增大三、生物灾害:农林病虫鼠害1、蝗灾(1)发生原因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

12、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干旱还能抵制蝗虫天敌的繁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退化;过度捕杀鸟类,使蝗虫天敌大量减少(人为原因)(2)措施化学防治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生物防治牧鸡食蝗、微孢子虫灭蝗搞好生态建设,保护蝗虫天敌2、鼠害(1)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2)防治物理防治:采用人工器具捕杀害鼠的方法化学防治:利用药物杀死害鼠生物防治:利用害鼠的天敌(鹰、蛇)、寄生虫控制或杀灭害鼠种群数量的方法综合防治:综合采用多种防治技术,以达到更理想的防治效果四、其他灾害:森林火灾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有时有人为因素的诱因五、解决灾害的一般办法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2、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开展防灾保险3、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4、有针对性的措施 5、救援与救助;自救与互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