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7479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一、选择题部分(单选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2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 B C D3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材料说明了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B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礼乐制是维护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4.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6“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7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

3、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此材料传达的准确信息是A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C秦朝时交通空前发达 D秦朝皇权至高无上8.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汉设置刺史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中书门下”明朝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A B C D9. 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 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B. 隋唐时期的门下省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 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

4、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 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失误10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宗法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A. B. C. D. 11“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2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

5、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13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14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明、清 C宋、元 D隋、唐15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

6、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16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17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他即位后,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他就是 A.秦始皇

7、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18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 A B C D1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0、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认为:“天下形势方病大疸(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这一形势实指 A诸侯势力扩张,威胁中央政府

8、 B匈奴势力强大,不断兴兵南下C社会经济凋敝,人民贫苦不堪 D权臣、宦官、外戚交替专权2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23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处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 C内阁、议政处、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2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

9、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5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2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27、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的最大影响是A希腊城邦民主传统形成的一个地理因素 B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C人多地少成为其海

10、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有利于同西亚各国的交流28、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化轨道 D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29、陶片放逐法(亦称贝壳放逐法)不能说明的问题是A人民的监督 B直接民主制 C民主的局限性 C反对民主的敌人30.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具体表现为公民大会 参议院 民众法庭 五百人议事会A. B. C. D.31、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说:“我们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工作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

11、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32、伯利克里曾说:就人的价值观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由于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这段话所体现出的观念是 公民之间是平等的 荣耀来自于奉献 没有特殊的公民 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 B C D 33、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0000人,自由民约168000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000人,外邦人约30000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为A 168000人 B 45000人 C 75000人 D 85000人34、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35、恩格斯指出:“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