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曾子杀彘【文章主旨】本文以事喻理,说明教育人要言必行,行必果,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以身作则原文】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原文注释译文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之】去,到,往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女】同"汝"还】回去顾反】回头,回来顾:回头反:通“返”,返回,回来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反】通“返”,返回,回来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特】不过,只是戏耳】开玩笑罢了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与:他,孩子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待】依赖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子】你,对对方的尊称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而】则,就信】相信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 【非所以成教也】"【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所以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遂【烹】彘也烹(pēng)】煮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人物、作品介绍】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曾子杀彘选自《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赏析】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曾子杀彘的故事】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拓展阅读】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练习与检测】(共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8分)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今子欺之( )⑤女还( ) ⑥妻适市反( )⑦待父母而学者也( )⑧子而不信其母( )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4)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5)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5.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1.D(应为“只是”之意)2. ①去,往。
②通“返”,返回③开玩笑⑤通“汝”你3.(1)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1)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3)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4)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5)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5.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