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860137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信息技术考试制度实施与学生信息素养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是河北省教育学会 十一 课题规划立项课题,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课题。 本课题周期为两年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 在20 世纪 80 年代,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与素质,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经过短短的几十年,信息素养的含义已很明确的演变成此时代的所需的一种品质与素养。 由此我们即可总结出新的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

2、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学科课程教学为 主食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 主食 ,学生在学科课的学习中增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储备,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采取 任务驱动 、 主题性研究 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 2 -2、学科课程整合为 配菜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3、。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3、各种传媒为 佐料 电脑报刊、杂志和相关的电视频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好这些资源,学生将受益非浅。 例如,如果学校给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班级规定了读报时间,让学生定期学习相关读物。若学生在学习电脑小神童 ,it 行业成功人士的经历,以及对制造病毒程序人员的惩罚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4、建好学习环境 生力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5、学校教育是 主力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学校必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由于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大多数学校只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和潜件的发展,导致硬件设备成了摆设,信息技术教育成了口号,学科教学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加强 三件 的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只有 三件 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3 - 3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6、家庭教育是 地方军 现今,电脑进入了大多数家庭,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地方军 ,我们通过 校-家 联合培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7、社会教育是 游击队 社会培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引

5、导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或少年宫的电脑爱好者俱乐部,鼓励他们参加少儿计算机水平考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参加水平考试,拿到了证明自己学习水平的证书时,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劲头更大了。这样,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因材施教。8、搭好学习形式 表演场 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信息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只有以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铺路搭桥。9、建设生活应用 主舞台 提高信息素养最终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时,应尽量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接

6、近,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 10、组织个性发展 分会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个性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 4 - 4 -内容。为偏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是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结合课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评价、判断、组织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动态幻灯片 是选自河北大学出版的高中 信息技术 第四章第三节 播放效果 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 学生已经初点具备利用 p

7、oerpoint 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是使演示作品由静态的变为动态,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所以这一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 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能过这个典型课例让学生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学会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提高学生比较,表达, 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心 ;同学们之间交流合作过程中,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

8、质.适时的提出愿望,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 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线肤浅, 不求甚解 ,老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 5 - 5 -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 同时注重间接兴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落实全日制普

9、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在提高信息技术会考过关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信息素养?对学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

10、值观和责任感。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学习必须以充分- 6 - 6 -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几本习题集是远远不能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11、。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纲要从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的地位,突出了对信息技术课考查的操作方式,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从 dos 到 indos 的一个过程,形式上立足于计算机网络,采用工作站/服务器的网络化模式,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发展性。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教改的一个发展方向,也预示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肯定该课题在本校或本地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一个长期稳定不变的研究团队.确

12、定总课题的研究目标,达成度及总体方案.以课题负责人具体分工落实各项研究任务.2.结合本校, 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在总课题的研究目标下确定自己的了课题,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具体负责人 ,由总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子课题的研究提倡大题小做,以小见大, 同样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研究重点 .- 7 - 7 -3.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课题组全体人员创造性的劳动,持之以恒 .团结协作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要避免开题轰轰烈烈,过程冷冷清清, 结题拼拼凑凑的现象发生 .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开展了课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

13、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 案例过程 ,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案例。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经过前期准备、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骤。;从这些访谈、调查的材料中,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造成各种课堂教学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具体寻找在哪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分析研究。围绕案例材料作技术分析,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注意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体现案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14、同时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发挥教研组等集体的作用,集体攻关,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了案例分析的说服力。同时,通过有关教育理论文献的查阅,去进一步解读课堂教学的活动,挖掘案例中- 8 - 8 -的教育思想。 形成案例。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经过以下步骤:撰写 讨论 修改 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情合理,材料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力求生动。2、寻求信息技术考试与提

15、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中力求将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并重,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以阶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术会考是高中阶段计算机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学生掌握考试的方法和相关知识无疑是重要的目标。就这一点来说,需要教师在宏观上先于学生完成对课程脉络的提炼,而这种精练的直接指向就是课程的考核内容,并把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微观上,分清该课程知识的核心性知识和外延性知识的界限,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理清形成知识体系的知识点各自的外延。 在丰富考核点以提高知识含金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下,在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师以点带面,将课堂内外打通,深入细致的

16、了解该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应用状况,以及未来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层次的知识。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由教师在课堂上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引出课题,然后讲授核心知识,并且明确诸如哪些是考试重点内容等,再介绍相关的- 9 - 9 -外延性知识,在介绍的同时,对前面的基础性知识点进行应用形的回顾,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这时学生的兴趣也应该随之达到新的峰值,随后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就会加强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吸收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点所在,对教师备课以及备课之前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师生比喻成金字塔,那么教师这个塔基的宽厚程度,就决定了学生这个塔尖的高度。3、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课题组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