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案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0859672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猴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猴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猴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猴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猴王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乐趣美猴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美猴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主题,理解美猴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2.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

2、、本领超群、有胆识的特点。教学难点1.感悟文章主题,理解美猴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2.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识的特点。教学时数:二课时教法讲、读、思、议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

3、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三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听写词语: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竭力倦神疲拖男挈女瞑目蹲身喜不自禁抓耳挠腮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

4、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

5、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1边读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3体验感悟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板书设计 美猴王 起因 石猴出世 经过 山间生活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 高潮 发现水帘洞 有胆有识、深孚众望 高潮 带众猴进洞 结局 拥戴为王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