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90376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期末考试测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教学质量抽测试题历 史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不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札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反映的

2、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2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二者都属于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政治制度3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这反映了 A皇帝独尊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儒学独尊4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在封建社会不断加强,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设置南书房 B出现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置军机处 D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5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举秀才,不

3、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6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这 种体制能运行的重要前提是 A小国寡民的城邦状态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 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关系 D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8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

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公民的参与程度高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公民的整体素质低 D政党之间的合作9. 1689年的权利法案,通常被认为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10.某同学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专题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请指出以下内容共有几处错误 A.0处 B1处 C.2处 D.3处11.“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 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

5、炮开火了。”“大炮”是指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2.右图是上海造币厂制作的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章的背 面。图案是一位妇女张开双臂护佑着一堵墙边的殉难者,这堵墙是 某一次革命终结的地方。这堵具有特殊意义的殉难之墙位于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德国柏林 D俄国莫斯科13.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 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

6、,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 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15.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其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 B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北伐战争达到高潮16.“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乎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17.右图是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场

7、景。 这一历史时刻是 A1945年 B1949年 C1979年 D1992年18. 2014年12月20日,澳门举行了庆祝回归祖国15周年的隆重庆典。港澳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B回归后的港澳台保持原有社会制度 C其核心是一个中国 D回归后港澳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同19.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用图示法标注新中国 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其中“伟大转折”的历 史事件应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右面邮票所纪念的事件反映了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B新

8、中国“一边倒”政策 C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21. 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 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22.“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23.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包括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苏联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9、中谈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 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基于此,西欧国家 A积极推行民主改革 B与苏联展开激烈竞争 C走上联合自强之路 D努力抢占新的殖民地25. 2014年,APEC会议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此次会议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一是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C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同世界大国建立友好关系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卷共4题,第

10、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黑色钢笔或黑色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6.(11分)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一项重要的历史学习技能。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所示中央机构分别确立于哪个朝代?(3分) (2)从图一至图二,“相”的权力有什么变化?(4分)至图三所处朝代,“相”的命运又如何?(2分) (3)从图一至图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2分)27.(14分)民主、进步,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

11、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三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

12、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中的“界碑”是指什么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2分)中国走这样一条道路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分)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出了很多努力,试举两例说明。(4分) 28.(12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

13、,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3日)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 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 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 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 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 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提到的中日“不正常状态”是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