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89675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题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黄晕(yn)涨水(zhn)猥鄙(wi)分娩(min)B岑寂(cn) 石碣(ji) 径去(jn) 哽住(n)C发窘(jin) 抽噎(y) 嘟囔(nn) 敦实(dn)D池沼(zho) 镂空(lu) 鸡爪(zhu) 蛰伏(zh)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花枝招展呼朋引伴小心翼翼左顾右盼B空空如也 容容泄泄 笑容可拘 旁若无人C棱角分明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妇孺皆知D粗制滥造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因地制宜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 )(2分)A“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B由于各地环境不同,我们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进行发展。C说起燕赵大地,很多人会把那里的人同慷慨悲歌之士联系起来;讲到齐鲁之邦,大家常会把那里的人同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联系起来。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4(山东省济南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 分)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D一

3、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解析】A项关联词不当,“只要”改为“只有”。B项缺少宾语,改为“谱写了的篇章”。C项一面和两面不能搭配,删掉“否”。5(广东省中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6古诗文填空。(5分)(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爱莲说中表明莲体态不俗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

4、清涟而妖。(5)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场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7写出以下这则寓言的出处,并根据内容写出它的寓意。(3分)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蝉在夏天尽情歌唱,没有储存食物。蚂蚁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蚂蚁和蝉伊索寓言_寓意:讽刺(嘲讽、讥笑、批评)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8(张家界中考)张家界市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5分)【材料一】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提问时说:“

5、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1)请问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推崇外国作品。【材料二】曹文轩的作品中少年们的成长及周边的成长环境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展现的他借助儿童特有的感知和认知方式,很好地完成了对纯美世界的构筑。他的唯美世界是由其家乡苏北农村特有的大麦地、芦苇荡、油麻地、草垛、小河、水牛、船只等构成,乡土风情孕育了其小说中特有的乡土风貌。他的独特性并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的作品还常常出现这样的语言:四月蔷薇养蚕忙,姑嫂双双去采桑。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桑篮挂在桑树

6、上,抹把眼泪捋把桑。桃枝插在天门上,出门一一望麦儿黄。这也端阳,那也端阳。青铜葵花(2)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探究曹文轩作品的特点。(3分)独特的儿童视角;浓郁的乡土情结;语言富诗意,多用民谣或歌谣。二、阅读理解(43分)(一)(4分)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9这首诗用了很多叠词,这些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全诗用了六个叠词,不仅读起来韵律感很强,而且增强全诗的缠绵情调,耐人咀嚼寻味。10这首诗写的是神话故事,你知道人们喜欢它的真正原因吗?(2分)诗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表现的却是人间

7、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遗憾,故能引起许许多多痴情男女的共鸣。(二)(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吟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毕阳巾,手执周

8、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注释】幽阒(q)辽夐(xing):幽静辽阔。状:描绘。被:通“披”,披着。第:只。谪居:贬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不可具状(全,都)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斯是陋室是马也B可以调素琴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C无丝竹之乱耳 公退之暇D手执周易一卷 鲁直左手执卷末【解析】D项同为动词“拿”;A项前者为判断词,后者为代词“这”;B项前者意为“用来”,后者意为介词“因

9、为”;C项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焚香默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14乙文对小竹楼的描写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主要描写的是各种声音;有力地烘托了小竹楼的独有的风景和情致,衬托出小竹楼的清幽寂静和天地广远。1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表现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情怀和志趣?(2分)安贫乐道,随遇而安,高雅脱俗。(回答两项即可)(三)(13分)筷子春秋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10、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

11、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方便。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

12、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4分)“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17第段画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作比较。通过“箸”和“匕”(或“匙”)作比较来说明“筷子”的使用更方便夹菜。18第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3分)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19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3分)使用

13、方便灵活。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四)(13分)一双脚,两兄弟30年前的一个秋日,8岁的李永和第一次踏进学校的大门。他上楼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背着大书包,手抓着楼梯扶手,吃力地向上爬。这个男孩就是窦晓伟。热心的李永和连忙伸出双手搀扶着窦晓伟爬楼梯,一问,两人竟是同班同学。后来,他们又被安排为同桌。李永和了解到窦晓伟患有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必须依靠外力支撑才能勉强走路窦晓伟的不幸让李永和心里充满了同情,他拍着小胸脯向窦晓伟保证:“别怕,以后我帮你!”随着年龄增长,窦晓伟逐渐增加的身高和体重让病情不断加重,走路更艰难了。李永和开始背着窦晓伟上楼,他的一双脚便成了他和窦晓伟共用的一双脚。小学毕业后,窦晓

14、伟和李永和进入同一所中学的同一个班级。为了方便照顾窦晓伟,李永和主动向老师提出和窦晓伟同桌。初二时,窦晓伟的哥哥去外地上大学了,接送窦晓伟上下学成了家里的一个难题,窦家父母如果要接送照顾他就得有一个人辞职,而窘迫的家境又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决定不让窦晓伟读书了。窦晓伟3天没来学校,李永和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对窦晓伟的父母说:“叔、婶,就让我接送晓伟,他不能不去上学。”看着眼前这个已有些小男子汉样子的少年,窦晓伟的父亲流着泪搂住了李永和就这样,每天李永和大早便绕道去接窦晓伟上学。一个冬天的早晨,李永和发烧了,但想到窦晓伟还在等他,李永和强撑着出门了。校园里,背着窦晓伟的李永和,头昏昏沉沉地,

15、突然脚下一滑向前面摔去。为了保护背上的窦晓伟,他硬是稳住上身,让自己的膝盖狠狠地跪在雪地上,背上的窦晓伟滑下来,没有伤到。看着李永和被划伤的手掌,窦晓伟想要扶起李永和,却怎么都用不上力,他流着泪砸自己的腿,李永和一把抓住他,说:“晓伟,我们兄弟间用这样?”初中毕业后,窦晓伟和李永和相约一起考入平顶山市一中高中部。高三那年,一中搬到了市郊,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必须住校。窦晓伟的父母不想再麻烦李永和,但李永和的执拗又一次赢了他们:“叔、婶,什么都别说了,晓伟就交给我,你们放心吧!”从那以后,李永和真的成为了窦晓伟的双脚:背他去教室,背他去食堂,背他回宿舍高考时,两人如愿一起考进了洛阳医专平顶山分校临床医学专业。3年的大学生活,李永和与窦晓伟都成了对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业后,他们在市里开了一家“伟和门诊部”。在两人的努力下,门诊业务不断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