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8899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借它山之石训练作文仿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借它山之石 训练作文仿写参加工作好几年,每每阅读到学生那些好作文时,无不由衷地赞叹和佩服。甚至会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的思维还不如这些学生活跃,他们的文词和句式多么丰富多彩!由此,我曾经不经意地采访过许多作文优秀的学生,也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启发,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借鉴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和灵感,仿写调动了他们的情绪和思想。”岂不就应了那句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吗?别人好的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借鉴过来,让自己本身很优秀的东西更加精彩!所以有时就是在欣赏学生的好文章时,也会有自愧不如之叹啊! 什么是仿写呢?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

2、己的作文中去。 它与照抄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二者目的不同。照抄其目的是为了取得私利,不为自己的能力提高;仿写目的在于通过仿而练习,通过练增长自己的写作能力。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初学写作的人效果更加明显。有些人对仿写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其实,这都是误解了仿写,因而在教学写作过程中走了弯路。仿写也是一门功夫,一种能力。高明的仿写常常让人拍案叫绝,甚至超越原作流传于世。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看

3、,仿写其实是一种再创造,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新的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别人的“干柴”,用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 文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精心设计和用心安排学生学会观察,收集材料,学生的头脑中或笔记里也有了不少零散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很粗糙,很平淡,正如前面所说的,他们的阅历太浅,范围太窄,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补充信息,特别是那些新近发生的,很有时代特点的信息、知识,并教会他们如何把各种书籍上,人家用的好的资料积累起来,并能分类归纳、整理,综合运用于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如写人、记事、状物、说理等,无论是一个典型事例还是一个经常片段,

4、都积累起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日积月累,这些资料会形成他记忆里的“干柴”,等到习作或考试的时候,他就能用心灵之火,把它们点燃。顺手拈来,水到渠成。不至于摇头挠耳,无话可说。我的班级现在每天就有一则名言、格言和经典故事,都是让学生从优秀书刊上收集的。 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借别人的“网”,自己学会去“撒” “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撒网”、“打鱼”才是最重要的。阅读了很多好作文,总感到别人的构思新、结构巧、观点也与众不同。何不给人家借过来呢?但“借”不是“偷”,不能照搬照抄,让学生明白:别人好的立意和材料就是你的网,你要拿着它们,选择不同的角度,当

5、然是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角度,去“撒”(写)。要选择好自己的立足点和范围,而且是用心去“撒网”,融进自己的眼光和技巧,才能写成有自己个性的文章。我们做老师的不能整天给学生们讲:结构要新,思路要清,文笔要美全是理论化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多挑选一些经典范例,让学生去感悟,去模仿。我在初三六册上第一单元作文的时候,(本单元的重点是“如何立意”的问题)就先让他们把书上选录的很多材料和文段,认真阅读和讨论,分析一下别人在这篇文章里的结构和思路,看看它的立意有何特点,选用的事例是不是我们曾经积累过的,把好的语句收集起来等,然后在让学生看前面的作文知识要点,评判并归纳出有几种立意策略,用书上的文

6、段和写作知识对照起来,和老师讨论一下,自己适合选择哪些立意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点拨,让他们能产生作文的激情。原来这个班的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反感,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写作欲望有了,写作水平也越来越进步了。 三、借别人的“色彩”,自己去“描绘” 大凡好文章一定有很好的语言风格,我们常常苦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想法不能用生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羡慕别人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由此,我认为还是得学会“借”。自古以来,文化的传承都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语汇是很有限的,所以多学习别人的好词佳句,并能融会贯通,那不是很好的借鉴吗?别人的好语汇就好比大自然里丰富的色彩,

7、他们能运用自如地描绘,我们何不也借来描绘一翻呢?这就叫训练语言的“润色”,色彩搭配得好,画面很美,很有个性,也许别人某个词语本来很好,却用得不够恰当,我们帮他修改一下,如果我们能这样思考着去“再运用”,并形成一种练笔的好习惯,借得好,可以笔下生花,何乐而不为呢?古人不是很爱“集句成章”吗?我们也可以广泛吸取别人的语言,汇成自己的东西啊。绘画的时候,讲究色彩的调配,作文更要讲究语言的锤炼,所以在借的过程中,必须借得巧,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主题的文章,得教会他们用不同的借鉴方法,这样的文章才能不露模仿的痕迹,也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前面我采访过的学生说的,他们之所以能写好文章,多半就是会借用的结

8、果。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训导学生:文贵在真!要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可是生活、学习是那么的平淡,接触范围那么的狭窄,生活阅历那样的肤浅,值得我们观察和铭记的东西并不是到处都有,坐一屋,观天下;读一书,晓古今也不是天天能够做到的。而作文几乎是周周写,期期考,学生哪有那么多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呢?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固然重要,自己要有好的思路和技巧自然很好,但是,作为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灵活、巧妙地借鉴别人的好材料、好思路、好语汇是非常必要的。就是一个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师也应当随时、随地多看,多记,多积累,不断地扩大视野,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好的借鉴者也是个好的受益者。 作文教学是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教育教学形式多元化的今天,“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加强各种渠道的合作和借鉴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飞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好的经验像百川汇海,更加博大深厚,让成功的教学手段像一缕缕春风,吹遍每一个教育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