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86423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阅读理念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目标、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话状态 阅读

2、教学的对话状态,也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但这个组合体的主要构成应是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1、生本对话。生本对话主要是指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文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文本,崇拜文本,认为文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引导学生小心翼翼地解读、猜读作品的含义,猜读作者的本原意义,却把阅读的主体学生忽略了。阅读不是读者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空白,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去填补。因此,作品的意义并非是文本产生于作家手下时就凝固了的,而是由读者逐步发掘出来的。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读者阅读文本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即一个对话的过程。因而,学生阅读一篇篇课

3、文的过程,也应该是一次次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内容有很多,至少应包括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等。在阅读文本时,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中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应引导学生“好读深思心知其义”,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进而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的感悟。 2、师生对话。师生对话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围绕

4、文本而展开的交流。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如果没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不会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不会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要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找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促使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在师生对话中,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向导,以恰当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教师的目标是: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一方面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提醒学生注意文本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参与阅读,以自己的理解,特别是人生阅历等学生尚不具备的储存,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要在师生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碰撞中,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3、生生对话

5、。生生对话指的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的交流,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等。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对其他人就是一种吸收,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可帮助个体的对话走向成熟、全面、深刻。学生个体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章,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阅读同一文本也会获得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很多时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讨论和辩论,学生之间的对话意义就在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

6、 二、实现阅读教学的对话状态 1、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之所以要以对话的话语系统取代传统的灌输说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当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与受的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一句话,师生是平等的。对话双方只有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迸发灵感,激起思想的火花。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阅读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

7、读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中间,既有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融进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又有把自己的理解、体验转化为独特、规范的语言。每个学生在阅读后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而这些,远比从课文中得到的东西更重要。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接纳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帮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融合,使对话真正成为“点亮智慧火炬”的过程。 3、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要深刻体察学生作为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状态,准确估计文本的哪一点、线、面最有可能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找到对话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与之对话的热切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