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83412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美的渗透 摘要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感美、知美、辨别美阶段,感受简洁美、和谐统一美和解题方法美:1.感受简洁美,2.感受和谐美,3.感受奇异美,4.感受知识体系的完整美和解题方法美。二、表现美、发掘美、创造美、传播美阶段:1.把美育用于德育教学之中,2.把数学的美用于数学知识教学之中,3.利用电化教学加强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关键词美 数学 简洁 和谐 奇异 如何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当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将美育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要经过两个阶段。 一、感美、知美、辨别美阶段 从初中数学教

2、材中看,数学的美是到处都是有的。从内容方面上看有很多,特别是在图形的认识等章节中,大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 1.感受简洁美 简洁性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数学现象和其它自然现象一样,是纷繁复杂的,呈现在天真的孩子眼前是杂乱无章、难以捉摸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引导不好,会使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当我们正确引导时,可以从中观察、猜想、归纳、推理,通过思考而求出简单明了的一条规律或者用一个概念,法则,公式。一种计算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来。这样会使学生马上产生一种简单整齐的美感。例如,通过用字母表示数,把纷繁的数或数量关系用1个或几个字母简明地表示出来,通过文字语

3、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与准确美;知道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以及简化一个数的符号后,学生会进一步领略到数的完整美;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2.感受和谐美 和谐是形成美的重要标志,它给人们一种圆满、协调、平衡的美感。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和谐美比比皆是。例如:通过求代数式的值,学生会发现代数式中字母取不同的值时,代数式的值一般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值统一于一个代数式中,体现了数学中的和谐美;通过有理数的分类,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通过画数轴,同时利用数形结合法,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给学生

4、以图形美。 3.感受奇异美 弗兰西斯培根说:“美在于独特而令人惊异,奇异与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数学中和谐性与奇异性是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数学中的反映。许多奇异对象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旧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又为建立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数的概念的扩展就是如此。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正整数和正分数之后,认为凡是数与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正数去理解和解释。当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负数之后,他就会感受到奇异美。这时学生会觉得小学里学的数是“不全”的。通过负数的学习,学生把正数、负数统一到有理数中去,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时,他更会感受到奇异性与和谐性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从而产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

5、4.感受知识体系的完整美和解题方法美 小学算术里的加法运算律、乘法法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同样是成立的。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有理数后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一切加减法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等,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通过行程问题的教学,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学会画出路线示意图,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解题,学会用圆型示意图帮助解题,掌握两位数的形式记法等,使学生得到方法美的享受。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他们就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他们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

6、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表现美、发掘美、创造美、传播美阶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感美、知美和辨别美这一阶段,那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创造美。 1.把美育用于德育教学之中。教学中要以情动人,以美激情。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宣传著名数学家美好的心灵的事例来感动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凭着惊人的刻苦钻研精神,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大数学家的事例。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也有一定的艰苦性,正如没有春的播种、夏的栽培,就不会有秋的收获一样。还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不可以含有功利目的,

7、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学生举数学家陈省身的事例。陈省身说“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是一件幸事。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数学有很多简单而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废寝忘食,多年或经年不决,一旦发现了光明,其快乐是不可形容的”。这位老人在弥留之际,仍舍不得数学。“我要走了,要去数学圣地希腊报到了。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这成了很多报纸的大字标题,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 2.把数学的美用于数学知识教学之中。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情境,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8、尝试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其乐无穷。其次,在数学美育渗透过程中还应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都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接受,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掌握了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所教的内容,力争上好、上巧每一堂课。整节课要注意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得到了知识,然后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把实际问题用数轴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直观。也可通过自编题和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和整体意识,及时鼓励督促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变“苦学”为“乐学”。 3.利用电化教学加强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

9、使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电化教学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画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等章节中能很好地进行美育渗透外,在其它的代数章节中也可以。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过程中,可用计算机显示高高的楼房和高约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设计和实施把厚0.1毫米的纸连续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当学完乘方知识后,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并验证“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连续折20次有104米高,有34层楼高;连续折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有12座珠穆朗玛峰高”,多不可思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教育的两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各阶段互有交叉,只不过各有侧重,我们切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