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8499267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第一部分:单选题(402=8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2.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的变化数据表。这一变化时期耕地面积人口明初8.5亿亩6600万清前期10亿亩4.1亿A. 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B. 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C. 影响了国家的财收收入D. 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3.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

2、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 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B. 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 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4.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A.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B. 重商主义观念盛行C. 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D. 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5.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头枕三河(主要指关中地区),面向西北(草原地区)”,而到了唐(安史之乱后)宋则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是因为A. 政治中心的南移B. 经济政策的改变C. 四大发明的应用D. 经济重心的南移6.唐前期,府

3、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A. 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B. 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C. 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D. 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7.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 自耕农经济B. 田庄式经济C. 屯田制度D. 租佃式经营8.宋代规定,“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主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该规定的目的是A. 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

4、性B. 网罗人才维护专制统治C. 抑制门阀士族地主势力D. 选拔出大量实用型人才9.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地理分布情况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北770%844.44%2943.29%1335.14%3320.50%8437.84%南330%1055.56%3856.71%2464.86%12879.50%13862.16%A. 政治中心南移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C. 经济重心转移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南方北

5、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宋代112247606296624296371A.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D.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11.新唐书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注重精耕细作B. 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 经济重心的南移12.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 统治阶级的倡导D

6、. 自然环境优越13.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B. 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C. 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D. 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14.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士兵和市民共同对抗政府向市民征收房产税和扩大交易税,抗税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斗争方式。为了抗税,唐朝后期多次发生市民拦截宰相,甚至殴击宰相的事件。这客观上反映了A.

7、 城市经济的发展B. 商人地位的提高C. 朝廷官员的腐败D. 唐朝的日趋没落15.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A. 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 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 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 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16.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

8、现象是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17.2010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18.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提法,出现有900多次。如金史记载,金朝大定年间,就有连续几次的均平赋役的政策和做法。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 凸显均平意识B. 保护租佃经济C. 维护小农经济D. 增加财政收入19.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 由

9、内地流向边疆B. 由边疆流向内地C. 由北方流向南方D. 由南方流向北方20.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21.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A. 水路交通发达B. 苏州府成为地区经济中心C. 市镇经济开始兴起D

10、. 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22.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 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B. 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C. 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D. 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23.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 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 年)2080957963.56据此可知A.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 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 重农抑商的重要性24.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

11、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这反映出清朝实行A. 海禁政策B. 重商主义政策C. 抑制农耕的政策D. 重农抑商政策25.1917年7月底列宁在革命的教训一文中写道:“人民要求和平,而自由俄国的革命政府,却依然根据从前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让俄国资本家掠夺别国人民而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的秘密条约,又重新恢复了侵略战争。”材料中“自由俄国的革命政府”是指A. 沙皇俄国政府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工兵代表苏维埃D. 人民委员会26.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A. 政治

12、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 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C. 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D. 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27.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贴切含义是A.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B. 由意识形态的对峙到政治军事的全方位对抗C.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D. 多极化格局已经完全形成28.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A. 全球化趋势B. 多极化趋势C. 一体化趋势D. 区域集团化29.下面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朝鲜战争 (195

13、0195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 年)伊拉克战争 (2003 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 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C. 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D. 西欧国家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30.西欧国家一些领导人认为,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间的战争威胁。基于这一认识,二战后欧洲走向A. 战争B. 分裂C. 联合D. 独立31.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社会主义由

14、理想变为现实。就革命的条件而言,俄国十月革命比法国巴黎公社更成熟的是A. 战争引起革命B. 人民反对战争C.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D. 临时政府不得人心32.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A. 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B. 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C. 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D. 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3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标志着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 二月革命的发生B. 四月提纲的提出C. 七月事件的发生D. 彼得格勒起义胜利3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抗美援朝C. 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D. 参加万隆会议3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中国因此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被联合国打上侵略者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20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的插手而无限期地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