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445637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课件 新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满井游记,袁宏道,学习总目标,1.了解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写景方法。 4.体会作者心情。,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简介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山水小品,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

2、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因有一口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自学指导一,【自学要求】:齐读、自读课文第1段,疏通

3、文意,概括本段内容。 【自学方法】:1.注释、预习笔记;2.小组讨论。 【自学时间】:3分钟 燕(yn)地寒,花朝(zh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 作,作则飞沙走砾(l)。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返。,【明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时常)作(起),作则飞沙走砾。局促(拘束)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能够)。每(每次)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就)返。 【翻译】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 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会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却不能够。每次冒风疾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概括】:(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4、。,自学指导二,【自学要求】:齐读、自读课文第2段,疏通文意,概括本段内容。 【自学方法】:1.注释、预习笔记;2.小组讨论。 【自学时间】:6分钟 廿(nin)二日天稍和,偕(xi)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于时冰皮始 解,波色 乍(zh)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 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面而髻(j )鬟( hun)之始 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 徒步则汗出浃(ji)背。凡

5、曝(p)沙之鸟,呷(xi)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明确】 廿二日天稍和( ),偕( )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 )脱笼之鹄( )。于时( )冰皮 始( )解( ),波色( ) 乍( )明,鳞浪 ( )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 )如镜之新开 ( )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 )也。山峦为 晴雪( ) 所( )洗,娟然( )如拭( ),鲜妍明媚,如倩女( )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 ) 掠( )也。柳条将舒( )未舒,柔梢披( )风,麦田浅鬣( )寸许( )。游人虽( )未盛( ),泉( )而 茗( )

6、者,罍( )而歌者,红装( )而蹇( )者,亦时时有。风力虽( )尚劲( ),然( )徒步则汗出浃( )背。凡曝( )沙之鸟,呷( )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 )之间,皆有喜气。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略微暖和,偕同,好像,天鹅,在这时,刚刚,融化,水波的颜色,始、初,像鱼鳞似的浪纹,亮晶晶的样子,新打开,突然,镜匣,晴空之下的积雪,被,美好的样子,擦洗,美丽的女子,洗脸,刚刚,梳掠,舒展,开、分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表约数,左右,虽然,多,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名词用作动词,煮茶,酒杯,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

7、装,驴,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指骑驴,虽然,猛,强有力,但,湿透,晒,吸,代鱼,泛指一切动物,才,刚,未尝,【概括】(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是全文的主体。 【翻译】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在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样子,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洗过一样,鲜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

8、风中飘荡。麦田里的麦苗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湿透背部。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之间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自学指导三,【自学要求】:齐读、自读课文第3段,疏通文意,概括本段内容。 【自学方法】:1.注释、预习笔记;2.小组讨论。 【自学时间】:3分钟 夫(f)不能以游堕(hu)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明确】

9、 夫(f)不能以(因为)游堕(hu)(坏、耽误)事(公事),潇然(潇洒无牵挂的样子)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正好)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能(怎能)无纪(通“记”,记录)?己亥之二月也。 【翻译】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潇洒无牵挂地流连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我)这个官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这里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概括】(第三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解释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起。 土膏微润: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 乍明:在这时;水波的颜色;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打开;指镜匣

10、。 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茶;端着杯;骑驴。 作则飞沙走砾:使沙飞;使砾走。,当堂训练,解释一词多义: 而城居者未知也:表转折。 而 红装而蹇者:表修饰。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表顺承。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定关系(作助词),可译为“以”。 之 脱笼之鹄:表示修饰关系,作助词,可译为“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作助词,可译为“的”。 倩女之靧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当堂训练,当堂训练,选出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 ) A冒风驰行(疾行) 呷浪之鳞 (吸) B麦田浅鬣寸许(左右) 汗出浃背(湿透) C泉

11、而茗者(茶) 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数友出东直(全、都) 柔梢披风(披挂) (A、B正确。C项“茗”应为“煮茶喝”。D项“偕”为“一起,一同”,“披”应为“开、分散”),D,当堂训练,翻译句子: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12、。,学习目标,1.学习写景方法。 2.体会作者心情。,自学指导一,【自学要求】:品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思考: 1、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 2、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 3、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自学方法】:圈划。 【自学时间】:4分钟,【明 确】:,1、作者是在初春时节出行游玩的。 2、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3、作者心情很无奈,同时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等句中可看出。 注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理解作为南方人的作者在早春时节“局促一室之内”的无奈以及渴盼出游的心情,

13、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自学指导二,【自学要求】:齐读第二段,思考: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如何描写的? 【自学方法】:1、圈画;2、抓住景物特点;3、修辞手法。 【自学时间】:8分钟。,1、描写了哪些景物:先写全景,然后依次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2、如何描写: 比喻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 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象地描写了二月春水特有的形态、颜色和温度。“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

14、媚,如倩女之聩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分外娇艳的特点,同时还极富美感,充满神韵,表现了青春的活力,真是形神兼备。“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拟人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自学指导三,【自学要求】:品读第三段,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15、,惟此官也”一句的内涵。 【自学方法】: 1、理解句意;2、联系写作背景;2、抓关键词(“堕事”指什么?哪些人不能“以游堕事”?作者为什么“以游堕事”?“此官”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和追求?作者这样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自学时间】:先自学3分钟,后讨论3分钟。 【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明 确】:,句意:“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堕事”指公事,“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此官”指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作者重在抒写“性灵(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