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39472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石油、 天然气、油页岩的物质组成,一、分散有机质的分类 和有机质的类型 二、石油的化学组成 三、天然气的物质组成 四、油页岩的物质组成,(一)国际上分散有机质的分类 1、全岩法(煤岩学法) 把岩石中的有机组分分为五类,即腐植类、惰质类、 类脂类、动物类和有机矿物基质。 动物类中的动物遗体,包括几丁虫类、笔石、牙 形石、沟鞭藻囊、鱼和螯虾的残体和骨骼等;矿物 沥青基质是矿物吸收或结合了亚微有机物质的部分, 这些有机物含油气更多,具强荧光,尤以粘土矿物更 为典型。,一、分散有机质 的分类和有机质的类型,2、干酪根法(孢粉学法) 以干酪根为基础的显微组分划分比较简单。影响最大 的是Burge

2、ss(1974)提出的分类,他将沉积岩中的干酪根类型划分为五类:腐植型:木质的(V)、煤质的(I) 腐泥型:草质的、藻质的及无定形有机质。 干酪根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富集了存在于矿物沥青基质 中的那部分有机质,使其能直接研究,但它同时破坏了有 机组分原始产状和结构,难以准确鉴别某些显微组分的成 因,使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受到影响。因此合理的 做法是将全岩研究和干酪根的研究结合起来,,3、统一分类法 Mukhopadhyay等的分类(1985)。考虑了显微组分在成 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富氢显微组分所形成的次 生产物,该分类中的一些特殊组分特征如下: (1)腐泥质体I:是藻、细菌的混合不定形

3、产物,产烃 潜力大于700mg HC/gCorg,H/C1.5。 (2)腐泥质体:是动物、植物、浮游生物、陆生壳 质体及细菌的混合产物,有时是壳 质组及细菌类脂物降解混合物,它 的产烃潜力为300- 650mg HC/g,Corg H/C为1.0-1.5 (3)粒状稳定体A:包括沟鞭藻、疑源类、几丁虫、 鱼、有孔虫等碎屑(10m),一 般为富脂类物质,有形态,黄至 褐色荧光。,(4)粒状稳定体B:指高等植物的稳定组分,包括孢子体、 木栓质体、角质体等。 (5)树脂体B:指类脂树脂体。 (6)粒状镜质体:反射光下呈多孔粒状、类似基质镜质 体,有时有暗褐色荧光。 (7)变质惰质体或变质碎屑惰质体:

4、具高反射率,有 时为孢子体,藻类体或其它粒状壳质 体的煤化破碎的惰质产物。 (8)群集微粒体:是粒状微粒体聚结而成。 (9)固体沥青:见于油源岩中,或以脉状见于沉积岩中。 (10)液态沥青和油滴:具绿-褐色荧光,滴状。,4、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类型干酪根类型 TeiChmller(1982)根据Tissot 、Durand (1980) 等人资料划分为三种类型: I 型干酪根主要由藻类生成,生油量高, 型干酪根主要由高等植物生成,生油量很少, 型 干酪根生油量也较高,含部分壳质组分。 I、型干酪根可称为腐泥型 型干酪根可称为 腐植型。 德国核研究中心地球化学研究所等1985年在干酪根类型划分中

5、加入了地球化学参数(H/C),干酪根分为:I型、(1.5)A型(1.11.5)、B型(0.91.1)、型(0.50.8)和型(0.5) 。,(二)中国烃源岩与干酪根的划分 1 原石油工业部部颁标准(1986年) 有机组分分为4组,即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 质组。干酪根类型的划分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进行加权 计算,求出类型指数TI值,即可确定出干酪根的类型。,a、b、c、d分别代表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百分含量 TI 80 为干酪根类型I 40 TI 80 为干酪根类型1 0 TI 40 为干酪根类型2 TI 0 为干酪根类型,2 石油勘探院的油气源岩有机组分分类 1989年提出了以煤

6、岩显微组分分类为基础的油气源岩 显微组分分类 镜质组: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碎屑镜质体 惰质组:粗粒体、半丝质体、丝质体、菌类体、碎屑惰性体 壳质组:孢粉体、树脂体、角质体、本栓体、荧光质体、壳屑体 腐泥组:无定形腐泥体、藻类体 动物有机碎屑组:笔石、几丁虫、牙形刺等 次生有机质:渗出沥青体、微粒体、各向异性体,石油: 地下岩石空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 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S、N、O。其中碳约占8487%,氢占1114%,碳和氢的含量约为9799%,而硫、氮、氧和微量元素约占14%。 微量元素:Fe、Ca、Mg、Si、Al、V、Ni、Cu

7、、Sb、Mn、Sr、Ba、B、Co、Zn、 Mo、Pb、Sn、Na、K、P、Li、Cl、Bi、Be、Ge、Ag、As、At、Au、Ti、Cr、Cd、U、Nd、Ce、Sc、Y、LaLu、Rb、Tl等,二、石油的化学组成,国内石油与煤元素组成的差异/%,同位素 原油中常见的稳定同位素有C(C12、C13)、H(H1、 H2)、Ar(Ar40、Ar36)。衡量其大小通常用比值和 值(千分数)表示。 值()=(Rs/Rr - 1)1000 式中Rs和Rr分别代表样品和相应标准的同位素比值 (重/轻)。可看出,Rs越小,值越小。 关于稳定同位素的标准值,国际上通用氢为SMOW, 碳用美国南卡州皮狄组美洲

8、拟箭石(PDB)。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 1、烷烃(脂肪烃) 属饱和烃,通式为CnH2n+2,石油中含量一般为555%。,常温常压下:n=14 气态;n=516 液态;n17 固态 密度1g/cm3,几乎不溶于水。随分子量的增加, 密度、熔点、沸点均上升。 (1)正烷烃(或正构烷烃) 碳与碳原子都以单键CC直链相连,无支链 (2)异烷烃(或异构烷烃) 碳与碳原子都以单键CC直链相连,有支链。,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A、陆相有机质形成的石油中,高碳数的(C22)正烷烃多; B、海相(浮游生物菌藻类) 形成的石油 中低碳数 (C21)正烷烃含量多; C

9、、年代老、埋深大,有机质 演化程度较高的石油中, 低碳数正 烷烃多; D、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的石 油中,正烷烃碳数偏高。,E、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中,正烷烃常被选择性降解,一般 含量较低,低碳数的更少。 F、C15以内,有一个极大值,通常 低分子含量大于高分子含量; G、C20以上高分子奇偶碳原子相对 接近,但现代沉积有机质中 , 奇碳原子含量偶碳原子含量 用于成熟度分析, 油源对比的标志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其特点是直链上每4个碳原子就有一个甲基支链,结构上似若干个异戊间二烯分子加氢缩合而成。在沉积物和原油中,往往以植烷(Ph)、姥鲛烷(Pr) 、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烷的含量 最高,其结构

10、式如下 :,同源石油异戊间二烯类型和含量十分相似(“指纹”意义) 常用姥鲛烷(Pr)/植烷(Ph)确定成熟度和油源对比 成熟 Pr/ Ph 1 未成熟 Pr/ Ph 2.8 Pr均势 0.8Pr/ Ph2.8 Ph优势 Pr/ Ph0.8,2、环烷烃 分子中含有碳环结构的饱和烃。石油中含量一般为 2575%。它们由许多圈成环的多个次甲基(-CH2-)组 成。组成环的碳原子数是3个以上。 按分子中所含碳环数目可分为单环烷烃(通式CnH2n), 双环烷烃(通式CnH2n-2),三环烷烃(通式CnH2n-4)和多环 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和六员环,其结构式和类 型如下 : 应用:环已烷/环戊

11、烷推测生油温度,3、芳香烃 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苯环化合物, 其特征是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石油中含量一般 为1040%。 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芳香烃。 (1)单环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的芳香烃,包 括苯及其同系物,,(2)多环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独立苯环的 芳香烃,如联苯、三苯甲烷。 (3)稠环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彼此 间通过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的 芳香烃。, 应用:四环、五环多与甾、萜类化合物有关, 属生物成因标志物。,(三)石油的非烃组成 1、含硫化合物 硫在石油中可呈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 环硫醚、二

12、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等形态出现。 高硫石油: 硫含量 2% 含硫石油: 硫含量0.52% 低硫石油: 硫含量0.5% 2、含氮化合物 (1)碱性氮化 物:多为吡啶、喹啉、异喹啉和吖 啶及其同系物。 (2)非碱性氮化物:主要是吡咯、卟啉、吲哚和 咔唑及其同系物。 ,石油中的V、Ni等重金属都与卟啉分子中的N呈络合 状态。动物中的血红素和植物中的叶绿素都属卟啉化合 物,研究卟啉化合物有助于确定石油的成因。 V、Ni低,V/Ni1海相 卟啉类与生物色素有亲缘关系,被作为石油有机成 因重要证据。高温(250)或氧化条件下,卟啉即被 破坏、分解、所以一般石油中存在卟啉,说明石油形成 和经受的温度都不高

13、于250,所以地层越老卟啉越少。 3、含氧化合物 (1)酸性氧化物:石油酸,如环烷酸、脂肪酸和酚 (2)中性氧化物:含量较少,如醛、酮等。,石油酸中以环烷酸最重要,含量多数1%,环烷酸很易生成各种盐类,碱金属环烷酸盐可溶于水,地下水中含这种环烷酸盐,可作为找油的标志。 上述已经分离和鉴定出的各种化合物外,石油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因受分离技术的限制,目前对其具体的结构特征尚不清楚,统称其为沥青质。 思考题: 1、石油元素组成研究的成因及环境意义? 2、异戊间二烯型异构烷烃研究的环境意义? 3、石油的非烃组成研究的意义?,海、陆相石油物质组成的差异,(一

14、)概述 1、天然气(藏)的概念 广义天然气:泛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大气 表层沉积物中 沉积岩中 海洋中 变质岩中 岩浆岩中 地幔中 宇宙气 狭义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田、煤田和气田有关的 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与 生物成因有关。 气藏:是指地下储集层圈闭中聚集的具有一定工 业价值的游离气。,三、天然气的物质组成,2、天然气(藏)的类型,(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 1、烃与非烃组成 烃:以甲烷为主,其次是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 非烃:有氮、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硫化氢、氢及 微量的惰性气体。 2、干气与湿气 干气(贫气):CH490% 或 C1% 95% 湿气(富气): CH45

15、%,(三)典型气藏特征 1、气藏气 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不与石油伴生。 甲烷的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的含量 极少,一般在14%左右,属于干气(贫气)。 2、气顶气 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的天 然气,其成因和分布与石油关系密切,重烃含量 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仅次于甲烷 ,属于湿气 (富气)。,3、溶解气 (1) 油内溶解气: 饱和或过饱和的油藏中,重烃含量高。 地史过程中,古老地层的油内溶解气比年轻地层含重烃气更 多,随含油时代变老,正丁烷、正戊烷与其异构物的比值增加。 油内溶解气几几百m3,采出后可回收,或回注至油藏内,以维 持油层的能量。 在稳定的地台区含油气盆地中 ,水内溶解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和氮气,重烃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小于10-12%,但在年青的 褶皱区含油气盆地中,水内溶解气的特点是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较高,在褶皱山系的山前常发育有二氧化碳气带、盆地中以含 烃气为主,过渡地带则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带分布有规律性。,4、凝析气 当地下温度和压力起过临界条件时,液态烃逆蒸 发而形成的物质。 临界温度:气相纯物质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高于 此温度,不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其液化。 临界压力: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高于此压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