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22452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pany Logo,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案例研究,主 讲: 杜 德 栎 二0一二年九月一日,Company Logo,温馨提示: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 课堂是学习的提升。 只有认真预习, 才能愉快学习。,Company Logo,教育基本原理CAI课件,没有中小学教学改革教育就没有活力,也就没有创新与发展。 教学改革不是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每个教师心中均有改革梦想。 努力学习,树立教学信念,放飞改革梦想。,E-mail:kechenglunjyxy password:999999,Company Logo,自我介绍,杜德栎,教授,陕西商南县人。1993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2001年

2、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现代管理研究生毕业。曾任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带头人。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及西北研究基地秘书长,陕西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9年7月调嘉应学院,任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重点扶持建设学科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课程与教学论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主要开设过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法、教学艺术等课程。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出版学术专著教学激励论、陕西人才开发与经营方略等5部,简明教育学教程教材等2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近五年来,科研成果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宝鸡市人民政府、学院等各种奖励18项。,Company Logo,出版的部分专著

3、与教材,Company Logo,人生知天命, 千里来南国。 不图虚名利, 教学乐琢磨。,最喜欢的格言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Company Logo,内容体系: 第一讲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与成就 第二讲 当代世界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热点 第三讲 当代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学改革 第四讲 当代中国十大教学方法改革(上) 第五讲 当代中国十大教学方法改革(中) 第六讲 当代中国十大教学方法改革(下) 第七讲 当代中国教学流派 第八讲 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九讲 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走向,Company Logo,第一讲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社

4、会背景与成就,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成就 第三节 社会转型进程中基础教育变革的方法论革新,Company Logo,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特征分析,Company Logo,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什么?,Company Logo,一、全球化及其特征,(一)全球化的涵义 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理解 “全球化”是一个新词,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进入英语世界的日常生活之中。与“全球化”(globalization)同一个词根的“全球的”这个词语,1991年才被牛津新词语辞典作为新词收入。 罗兰罗伯森认为:“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即指世界的压缩(com

5、pression),又指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Company Logo,从传播学角度,理解为人类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克服自然地理要素的限制而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 从经济学角度,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出发,将全球化看作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全球问题”下,达成了共同的认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 从体制角度,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 从制度角度,把全球化看做现代性的各项制度向全球的扩展(这以英国学者古登斯为代表); 罗伯森、费舍斯通等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把全球化视为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要达到的目标,是未来文明存在的状态。,Com

6、pany Logo,我国关于全球化的三种观点: 全球化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进程,是超越地区尤其是民族国家主权的一种全球整体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形式或新的发展阶段。根据这种观点,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化。 全球化就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这种观点的逻辑是,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人类价值的共同化和普遍化,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价值代表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所以全球化也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Company Logo,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它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与观念更新和范式转变的过程

7、,在理论上全球化创造着一个整体单一的世界,是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同时,全球化又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的过程,是各国之间一个冲突的过程。,Company Logo,(二)全球化特征 1.多领域和多视角(multidomain/multiview)的统一 全球化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所有关乎人类实际活动的领域,也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众多的学术领域引起极大的反响,并形成学术研究的多种视角,多重视角。 2.共识性与历时性(simultaneous/diachronique)的统一 尽管可以用共时性术语描述一个关于全球化的模式,刻画参与全球化各主要成分以

8、及它们之间的互动状态(如罗伯森所做的那样,充分考虑到社会、个人、国际关系、全人类这四种成分中的每一种所发生的变化,并配合考虑它们之间关系的种种转变),然而,这些关系状态及其变化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却是历时地发生的。,Company Logo,3.整体性与多元性(unitary/pluralism)的统一 全球化进程导致全球相互依赖性与日俱增,全球整体意识日益增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和跨国组织不断出现,理论构想中的“世界体系”、“世界社会”、“世界公民”等诸多新概念不断涌现,这些都突显出全球化整体性的一面。 4整合与碎裂(integration/fragmentation)的统一 全球化是一种

9、整合,是一体化,它具体表现为国际组织的增加,尤其是跨国组织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得到增强,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增大;国家间的整合程度极大地提高,但同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地方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以强化。,Company Logo,5.集中与分散(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的统一 全球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资本、信息、权力财富的日益集中,尤其是日益集中于跨国公司。然而在另一方面,资本、权力、信息和财富分散化的趋势也有增无减。中小资产在世界各国仍然极其活跃,资本的集中化似乎并没有影响它们的发展;信息共享的程度

10、越来越高,信息集中的程度虽然在提高,但是谁也别想垄断它;虽然世界霸权只有一个,但国际政治的多极化格局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6.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二、信息化及其形态,Company Logo,(一)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走向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一种指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Company Logo,保存在哈佛大学计算机中心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

11、),Company Logo,(二)信息化的形态 所谓信息化的形态,就是信息化以什么形式而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1信息化的基础性形态技术存在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把信息数字化,人类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存在形态的两个重要的转换。一是把各种异质的实存信息,如声音、形象、文字、实物,通过取样、压缩、解压、编码、解码等数字化手段,转换成为比特、电子方式存在的同质存在。故信息技术的诞生也标志着人类的技术开发进入到电子时代。二是把实存形态的信息转换成了虚拟形态的信息,创造了虚拟空间。,Company Logo,2信息化的结构性形态社会存在 第一,信息产业代替传统工业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按照美国未

12、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分析,“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了蓝领工人”。他宣称“美国的工业社会要让路给一个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 第二,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信息技术给企业生产或工作过程的内部结构带来深刻的形态变化。 第四,社会环境的信息技术化,使人的生存环境中增加了虚拟社会。,Company Logo,3信息化的生命性形态个体存在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造成对个人体生命存在形态的深度影响,并使信息化以生命形态方式存在,这也许是始作俑者所未料及的后果。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个人的生

13、命实践,有着与前信息时代中成长的个体很大不同、呈现出信息时代特性的个体生命特征。这在青少年的身上尤其突出,称他们为“e一代”、“新新人类”等各种说法都有。,三、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中国社会转型,Company Logo,(一)社会转型的界说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是指社会的整体性变动,即结构性变迁,或者说是“社会结构性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不只是社会各个领域,而且更主要的是社会结构方式的变化。 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结构,这三大领域的活动正好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三大基本需要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秩序和生活意义的三大基本活动。

14、,Company Logo,社会转型的实质,借用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的话说,是“自我催眠以便自我重建”的一种“事件频发”的过程,它反映了社会“自我发生和异质发生的过程的普遍的辩证相互作用”。 转型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破,同时意味着新秩序的建立,转型在本质上是一种平衡态过渡到另一种平衡态,就是以不断变革的方式去适应深刻变化了的环境。,Company Logo,各个国家的社会转型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性质上亦有差异。发达国家的社会转型是原发性的、自发的转型,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则开始了新的转型历程,即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

15、社会或曰信息社会、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历程。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转型是后发的甚至可以是被“逼”上社会转型的道路的,这些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统治和剥削,经济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普遍存在少量先进的工业经济和大量落后的农业经济二元并存的状况,又由于缺乏刺激文化转型的变革因素,后发国家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长期滞后,相应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也相当艰难和缓慢。,Company Logo,(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考察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一次特殊的复杂的社会整体性的转型。 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改革开放”

16、的历史性的抉择,开始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程。 在未来的50年里,中国社会现代化需要完成两次社会转型,一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二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城市社会向城乡动态平衡社会转型。,Company Logo,推进新型城市化方面,中国人口空间结构将先后有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和从城市社会向信息化、知识化的城乡动态平衡社会两次转变,基本任务是到2050年,城市化率提高至80%左右,郊区化率提高至50%左右。推进社会信息化方面是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要先后发生两次转变,一是从农村社会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二是从城市生活向信息化、知识化、国际化生活方式转变,基本任务包括:到2050年,信息化率达80%左右;出国旅游率达50%左右;汽车普及率达50%;预期受教育年数超过17年。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Company Logo,(三)社会转型的当代意义 1社会转型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 当代社会变革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式。当代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